北京市劳模邢甲第,57岁。现任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集团工程技术类技术专家,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30多年来邢甲第始终扎根技术前沿,从一名普通车间技术员、技术科科长,逐渐成长为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对不同供电制式的接触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五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重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2年,由他主持并参与的《客运专线接触网零件系列产品》获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三等奖、《中低速磁悬浮钢铝复合接触轨系统及零件》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2010年,“钢铝接触轨复合专用设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

他先后参与了国内第一条4500A钢铝复合轨线路—北京15号线、第一条中低速磁浮线-北京S1线、第一条架空刚性悬挂线路、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第一条DC1500V钢铝复合接触轨线路、第一条三相交流600V接触轨线路等多个第“一”项目供电接触网产品的技术研究、开发、试制和生产组织工作,取得了12项科研成果和国家专利。他主持了高速客运专线接触网零件系列产品的研制,获得铁道科技三等奖,参与撰写了铁道行业技术规范:每小时200~250公里、300~350公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技术条件。主持了大秦线2亿吨扩能改造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零部件的研制,填补了重载大电流接触网零部件的空白,成果获得了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致力城轨供电设备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

——成功组织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钢铝复合导电轨项目的研制工作,该产品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供电技术装备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批量生产难题,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替代了进口产品,为企业新创产值10亿多元,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优秀发明专利奖。

——主持开发了架空刚性悬挂系列零部件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为北京地铁14号线提供了优质的全套产品。该线是北京轨道交通第一条时速达到100km/h的架空接触网供电的线路。通过设计优化零部件结构、计算机模拟分析、理论计算、工艺试验等手段,开发了弹性刚性悬挂系列零部件,发明了一种结构合理、工艺先进、技术性能优良、性价比高的新型弹性定位线夹,改善了供电质量,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持开发中低速磁浮供电系统。该项目获得7项国家专利,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中铁电工成为国内唯一规模化研发、制造此供电系统产品的单位,也标志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中低速磁悬浮供电系统技术的国家。2014年,中低速磁浮钢铝复合接触轨系统产品中标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项目,合同金额9200多万元。

——主持开发了首都机场无人驾驶系统三相交流600V供电系统设备,机场线直线电机牵引感应板的国产化研究,掌握了国际同类先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他倾心打造高速铁路接触网设备,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近年,我国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突飞猛进,此时已成为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邢甲第大力推进高速铁路接触网系列零部件系统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成功掌握了包括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和铜镍硅材料的重力铸造、锻造技术,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技术等在内的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件制造的核心技术,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486.1km/h的新的世界记录,并在京津城际、武广、京沪、京石武、京广、沪宁、沪杭、郑西、哈大等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上得到广泛应用。

他言传身教,甘当人梯,打造一流创新团队

为了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扩大在同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邢甲第制订科技发展规划,注重引进吸收和技术创新,增加高附加值产品。他组织成立专门的技术研发团队,做好技术储备,指导组建了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家第一个轨道交通接触网行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担任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他规划团队重大项目和科研发展新方向,组织带领团队积极开展项目研究、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一方面组织召开培训和研讨,对公司技术人员集中专项培训,一方面注重答疑解惑,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工作实例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普通技术人员。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各类研究生及企业科技人员梯次配备、老中青结合,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研发队伍,而由他亲手培养出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名、高级工程师15名,分布在高速客专、轨道交通、普速电气铁路等技术领域,正继续扛起创新发展的大旗,领跑电气化工业产品技术前沿。


邢甲第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邢甲第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