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忠县中学毕业,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进修班;1979年考上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之后一直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其间1986~1988年由国家教委选派到美国Delaware大学留学,师从世界著名的光电子和集成光学专家 R. G. Hunsperger 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聘为博士导师。
长期从事光电与红外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现代光电测控与仪器”、“单片光电集成”、“激光辅助微细加工”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至2019年9月,已获授权专利近30项,其中绝大多数为发明专利;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电子部科技进步奖和成都市科技进步奖共8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其中SCI 收录30余篇, EI 收录 140 余篇,最多单篇下载已近4000次,最多单篇引用已近300余次;作为课题负责人或第一主研,已完成或在研课题共计50余项,研制成“液晶盒间隙厚度测量仪”、“TIP(热图像处理)-电路故障检测仪”、“PCB外观检测机”、“PCB捡孔机”、“X-射线检测仪”等一大批光电检测仪器,相当大一部分属国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有的获四川省或电子部科技进步奖;1987年在Appl. Phys. Lett. 发表论文报道精细金膜的固态源紫外光诱导沉积,所得沉积图样的最小线宽是美国Bell(贝尔)实验室1985年所报道同类研究成果的四分之一(或者说空间分辨率提高到4倍);1989年,在Appl. Phys. Lett. 和Applied Optic 发表论文对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提出的硝化赛璐珞光分解阈值理论做出重要修正;2000年应用Franz-Keldysh效应保护法将MCT红外探测器抗二氧化碳强激光的能力提高20余倍;2006年实现5 Gb/s 带宽光探测器与前置放大器的单片集成、2008年实现10 Gb/s 带宽光探测器与限幅放大器的单片集成,都是当时国内最高水平;出版专著、教材、译著共5本(《激光微细加工》、《光学教程》、《红外与微光》、《集成光学》和《幾何光學/Principle of Optics》),其中《幾何光學/Principle of Optics》版权转让境外,经中国台湾“国立交通大学”陈浩中教授译成繁体字后由台湾五南出版公司在境外出版发行;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出《物理光学》、《红外技术》、《红外与微光》、《电子测量》、《光电动态与进展》等课程;作为课程负责人,2006年 《物理光学》以四川全省数百门申报课程中网评排第一的优异成绩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培养博士、博士后近20名、硕士一百多名。
发表论文
至2019年9月,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其中SCI 收录30余篇, EI收录 140 余篇,最多单篇下载已近4000次,最多单篇引用已300余次。
编著出版
1、红外与微光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
2、Principle of Optics, 台湾五南出版公司, 2008年
3、光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011(第二版)
4、激光微细加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
5、集成光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原著作者R. G. Hunsperger, Springer 出版社2009年第6版)
编著简介:
《红外与微光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
《Principle of Optics》,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光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011年(第二版)
《激光微细加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
《集成光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原著作者R.G.Hunsperger,Springer出版社2009年第6版)
叶玉堂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