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微,肖阳,杨盛,杨宏,杨彩云

西安力邦临床营养股份有限公司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总体住院费用,在医疗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疗法服务中,从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处置、营养产品的开发、应用等过程缺乏相应规范及标准,制约了临床营养行业的发展。提高对临床营养的认知,建立规范的临床营养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营养人才发挥的舞台,能够使临床营养学科、临床营养支持疗法、临床营养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现代循证医学已证实,临床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总体住院费用,在现代医疗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2】。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疗法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2015年10月1日,国家新版《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在中国终于有了合法身份。2016年7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标志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产品生产准许及市场准入,该领域从研究、生产、应用等方面开始有法可依,但从业人员的培养及其职业发展、特医食品的流通及应用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3】。本文就我国临床营养学科人才培养历史与现状,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1 我国营养教育历史

1.1 20世纪初期(起始期)

我国现代营养学专业教育起始基本上与国外同步,教学和研究分散在生物化学系、家政系和临床各科【4】。

1.1.1 生物化学系:1917年从湘雅医学院开始,以后各医学院先后开设生化课,其中营养学占了一定章节。1924年协和医学院成立生化学系,主要研究食物营养成分、蛋白质和维生素功效、荤素膳食营养价值比较等。生物化学是营养学的基础,是介于生理学和化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营养学研究实为生物化学的应用研究。我国早期的营养学家,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教授,他们一方面从事生物化学、生理学和营养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又以培养我国近代营养科学人才为己任,编写教材和授课是他们工作的重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吴宪和郑集。1928年,吴宪整理了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讲义,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营养概论》一书,这是我国本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现代营养学著作,也是第一本营养学教材。1936年吴宪被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聘为营养委员会主席,1937年4月委员会提出“中国民众最低限度之营养需要”,1938年全文以中英文刊载于中华医学会发行的特刊十号上,为我国第一次发布的国民营养需要量文献。1954年郑集编写的《现代中国营养学史料》将我国食物营养学研究从萌芽开始,经历成长发展,直至学科建立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其主要营养成就包括:大豆蛋白质的研究、全米、全麦营养价值比较研究、中国食物问题和食品分析工作、中国人膳食营养调查、衰老生化的研究等【5】。

1.1.2 家政系:1922年燕京大学最早成立家政系,基本上与国际同步,以后,辅仁大学、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津塘工商学院等均设有家政系。家政系多属于大学的理学院,学制4年,其中设营养、儿童保育等两个专业。查良锭、李瑞芬、郑元瑛、杜寿玢、傅金茹等都是我国临床营养工作的开拓者。

1.1.3 临床各科:临床各科教学均包括相关的营养缺乏病,如皮肤学家胡传揆1931年在第8届皮肤科学大会宣读的“维生素甲缺乏性皮肤病”论文是世界上首次报道。侯祥川在上海仁济医院开设营养门诊收治营养缺乏病,是我国最早的营养门诊。

1.2 20世纪中期(断层期)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过程中,原家政系被取消【6】,饮食治疗受到削弱,生化系的重点向分子生物学转移,临床医学专业的营养教育被删减,临床营养师的正规培训从此中断,在一定程度上使临床营养人才出现断层,以至于大部分医院营养科在营养疗法中缺乏专业接班人,至今尚未完全恢复,成为临床营养学科发展的薄弱环节。

1.3 20世纪80、90年代(突破期)


张小微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张小微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