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
1962年9月15日,史玉柱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城关镇进山路30号。 [1]
1980年,以安徽怀远县总分第一的成绩从怀远一中毕业。 [1]
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
1985年,史玉柱23岁,有一份体面的公务员工作。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普普通通却也稳稳当当。这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当上处长。这一年,他被派到了西安统计学院进修。其中一个美国教授介绍的统计调查,使他大开眼界。他意识到,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
当时,他在安徽省统计局农村抽样调查队工作。他所在的处室需要统计的数据很大,全省达上万个农户,每户又有多达640个统计指标之多。他知道,如果用上电脑统计,工作量将会大大减少。
于是,进修结束之后,他就回去说服领导购入一台计算机。然后用他的兴趣和专业自编了一个数据分析程序。这个程序一两天就可以完成二三十个人一年的工作量。紧接着,他又编写了一个程序,并发表论文在知名刊物上。这个软件被应用到了全国统计系统中,还获得了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同时也是安徽省副省长杨纪珂的青睐。
很快,史玉柱就被公派去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再次进修。毫无疑问,有成绩加持,贵人提携,史玉柱回去之后当上处长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但是回原单位之后,他首先递交的却是辞职报告。
众人不解,人们看到的是稳稳当当的铁饭碗,而史玉柱看到了创业的前景。面对单位的震动,亲人朋友的反对,他还是选择相信自己。
他毅然决定下海,放出豪言:“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
史玉柱的研究方向是开发计算机中文文字处理系统,凭着满腔热情和专业能力,他在半年内写下50万行代码。
开发出初代M-6401文字处理系统,送给原单位试用之后,直接淘汰了原来需要高昂费用的打字机。这使他信心倍增,野心倍增,他要顺势而为,逆风而起。他要把这款软件,推向全国。他只有4000元,于是他为了节省开支,来到深圳大学。他住在老同学的宿舍,利用校内计算机的资源潜心钻研,使自己的产品更加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过后,这款软件的核心问题彻底解决,可以全面推向市场兜售。
可是,新的问题也很快接踵而来。
俗话说得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史玉柱没钱买销售软件需要的演示电脑,没有钱注册公司,更没有钱出广告费用......不过,一直以来,只要有心,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肯做,条条大路通罗马。他先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卖电脑的老板赊账:“我需要一台电脑卖软件,但是我没钱给你,能不能先赊账,有了钱多加20%的钱还你?”很出人意料,老板同意了,还派他的副经理去给史玉柱送电脑。
这名副经理,现在是征途公司的副董事长。史玉柱没有钱注册公司,他就先把产品挂靠在别人的旗下。
至于市场营销里非常重要的广告战略。他的解决办法是走进当时业内口碑的《计算机世界》报社广告部。
用软件的实际演示实力说服广告部主任给他打三期1/4版广告。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就在广告登出后的第十三天,史玉柱的银行账户上就收到了共计15820元的汇款。这让他有了初步的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让他信心倍增,野心倍增。
他乘胜追击,借势而起,加大广告投入。四个月后就有了100万元的收入,这是巨人集团的第一桶金。
之后,史玉柱并未懈怠,也并未沾沾自喜,而是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上不断前进。1990年1月,求伯君的WPS借着方正的跳板横空而起。这深深地给史玉柱敲响了警钟,不进则退。同年同月,史玉柱再次来到了深圳大学,和他的一个朋友一起过上了封闭大门的”苦行僧”的生活。他不在乎外表,一个星期出门一次买一箱方便面,一门心思只盯着眼前的计算机,期待着思想的火花。五个月的时光,150个昏天暗地的日日夜夜。史玉柱的四件白衬衫一件一件由白穿到黑,换来了M-6402、M-6403高度优于过去的文字处理系统的成功,拥有了强硬技术的支撑。
1991年4月,巨人公司成立,同年,推出的M-6043汉卡就实现利润3500万元。史玉柱非常崇拜IBM,IBM是计算机领域里的老大,被称为“蓝色巨人”。他希望未来可以做中国的IBM,成为东方的巨人。英雄豪言,一路向前。
很快,史玉柱就扶摇直上。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不仅技术很牛,更善于资本管理模式和销售方法创新。他自己控股,给出员工高出股份的薪酬,避免了公司内部的起哄不团结,造成不必要的争端。他打破了当时单纯的“广告+销售”的模式,重视渠道,开创了现场订货的销售模式。使得代理商把销售网络铺向全国各地,收益可观。他深谙营销之道,打心理战术,牢牢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由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的飞跃,规模不断扩大。
1992年,一直在深圳办公的史玉柱正式把总部迁到了珠海,手下员工过百,资产早已过亿,巨人集团也已经成为了下辖8家分公司的集团。这时,史玉柱30岁,刚好而立之年。这一年,曾无比辉煌的王安电脑破产,史玉柱唏嘘过后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