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原主任委员,新中国眼科学与眼科病理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突出贡献专家、眼科首任主任李凤鸣教授,因病于2019年3月23日凌晨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

李凤鸣教授生平

李凤鸣教授1941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眼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

1947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皇家眼科研究所留学,并获得伦敦眼内科、眼外科专科学位(D.O.M.S.London)。1950年初回国,被聘为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历任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教授、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教授、科主任,北京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客座教授。

李凤鸣教授一生致力于眼科临床、眼科病理、胚胎学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致力于农村防盲治盲工作,为北京郊区40万农民防治沙眼做出了贡献。六、七十年代,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职业性眼病成为主要课题,对我国13个省、市有关厂矿的化学、物理因素所致职业性眼病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及毒理学研究,对TNT中毒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微波对眼部损伤及眼部化学烧伤、二硫化碳中毒等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发表了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研制了眼职业病诊断及防治标准,被国家标准局审定为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协助创建了中华眼科学会职业眼病与眼外伤学术委员会及《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TNT中毒白内障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优秀奖。

八十年代,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在中国科学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下,对视网膜色素上皮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三次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次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奖,并获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国际学术奖。专著有《眼的胚胎学》、《眼的先天畸形》。

李凤鸣教授在工作中

在70多岁高龄时,她不辞辛苦致力于两项大的工程:

一、用8年的时间组织全国140多名眼科学家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眼科全书》。此书500余万字,荟萃了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著名眼科专家在眼科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领域所获得的成就和国外眼科学的最新成就,1996年出版,1998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积极推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的建设。北京大学眼科中心2001年10月成立,建筑面积10,000m²;集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北京市住院医师专科培训基地等。

李凤鸣教授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1990年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1992年获美国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1993年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名人称号。为我国眼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荣获中华眼科终身成就奖。

李凤鸣教授九十寿辰、执教六十周年暨《中华眼科学》首发式大会

2019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特别竞技赛案例征集火热进行中!戳此了解更多大赛详情。


李凤鸣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李凤鸣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