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钧

时钧(1912年12月13日—2005年9月1日),出生于江苏常熟,中国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6年,...

时钧(1912.12.13-2005.9.1),江苏省常熟人,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资深院士。时钧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1938年回国后,先后在重庆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兵工大学等校化工系任教授、系主任。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教授、系主任。1957年开始从事“瑞流塔”、膜分离等技术的研究,80年代后又对化工热力学和无机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的常务副主编,曾任全国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撰写过《窑炉学》《工业化工学》等教材。2001年2月16日下午,时钧在90岁高龄时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化学家也曾为《吴县日报》编副刊

清华岁月谱写浪漫篇章

时家是常熟莫城当地的读书人家,父亲应试未中,便一直寄希望于子女,更是要求子女认真读书,成为有学识的人。1912年,时钧出生,他在年少时便显现出过人的才智。据其自述,五岁便入学,年级稍微高一点的时候,就爱上了阅读,那时书包中常常会藏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章回小说。有一次,他与同班一个名叫潘尚贞的同学互不服气,于是打赌,看看谁能背出更多的小说回目,两人年少气盛,谁都不肯服输,结果三国的回目全背完了,又接着背水浒一百零八将的诨名。时钧后来当科学家有惊人的记忆力,恐怕也和小时候的记忆锻炼离不开关系。

1924年,时钧小学毕业,跳班考进孝友初中二年级,1926年毕业;1927年随苏州工专附中班转入苏州中学高中部理科班学习。因为爱好文学,他在高三时还曾经被《吴县日报》聘为业余编辑,负责副刊《冬青》的编辑并撰稿,每周1期,一共编辑了近20期。

时钧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进入东吴大学读书,但因种种原因,他决定退学重考,并于次年报考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最后因为成绩名列前茅,被两校同时录取。几番考虑之下,时钧决定进清华。在填报系科志愿时,因为化学考分最高,于是便报了化学系。在清华大学求学的四年时间里,所学课程几乎都是“优”或“优+”,在此期间还获得过“裴克”奖学金。

时钧美丽的爱情也始于清华时代。他的爱人也是苏州人,当年在离清华不远的燕京大学(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求学,两人年龄相当。热恋时,时钧常常往返清华与燕京之间,他甚至找到一条便捷的小路,每每下课以后,就抄近路奔赴燕京……93岁那年,时钧向在座记者回忆起自己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浪漫情事,言谈之中依然不乏得意之情。

大学毕业之后,时钧随即报考清华第二届公费留学生,因为成绩好,录取毫无悬念。夫妇两人携手赴美,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还生下长子时权。

27岁即是“娃娃教授”

一手创办中国第一个硅酸盐专业

清华第二届公费留学生发榜时规定,学习造纸工程,须先在国内实习1年,随后由导师指定进美国当时唯一设有造纸专业的缅因大学深造。时钧在缅因大学攻读两学期后,获得造纸专业工学硕士学位,随后又赴麻省理工学院专攻化学工程。“七·七”事变后,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主任怀德曼(Whitman)教授盛情邀请时钧留在美国,但被时钧婉言谢绝了。尽管有良好的学习深造机会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放在眼前,但时钧觉得这些都不重要,祖国正在深重灾难之中,正急需他这样的学子回国报效。


时钧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时钧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