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
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研究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国际新闻和媒介素养。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素养学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传媒合作委员会委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新闻奖专家评委。伦敦大学知识研究所访问学者,曾由新华社借调常驻非洲乌干达、新加坡。发表论文《回望与展望:中国媒介素养发展20年》《知识付费产品如何提升阅读体验》等30余篇。出版著作《媒介素养跨学科研究与实践》《全球传播学》等7部。主持或参与项目“青少年网络素养与价值观引导研究”“电视剧与青少年成长及问题对策研究”等10项。
一、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中文:
1. 回望与展望:中国媒介素养发展20年。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8期。
2. 知识付费产品如何提升阅读体验。人民论坛,2020年2月(659期)。
3. 媒介素养视阈下受众研究新论。现代传播,2018年第2期。
4. 论群体传播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媒介与女性研究蓝皮书,2017年5月出版。
5. 2016年中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6. 刍议媒介素养学科建设。现代传播,2016年第1期。
7. 新媒体时代国际舆论引导与国家安全。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8. <北平无战事>对受众群体的审美关照 —— 以反腐话题为切入点。北京广播影视,2015年第2期。
9. 1985-1990美联社中国新闻报道研究。法制新闻传播,2014年11期。
10.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赋权与媒介素养。北京广播影视,2014年底6期。
11. E-governance and social development。媒介素养教育与包容性社会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12. 2013年中国媒介素养研究回顾。2013年媒介素养年度报告,2014年9月出版。
13. 全球传播视域下的文化强国与中国梦。现代传播,2013年第8期。
14. 中国电视国际新闻传播问题探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年第4期。
15.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与意识。2012年中国与加拿大加女性论坛,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6. 中国模式:国际新闻话语选择的新视野。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17.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的重点、局限和未来的期待——2011年中国媒介素养研究综述。2012年媒介素养年度报告,2012年12月出版。
18. 从草根运动到政策推动——全球媒介素养教育正走向理性化的发展道路。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年第4期。
19. 地方文化外交对国家形象塑造的贡献——以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为例。当代世界,2011年第9期。
20. 由西方三大通讯社亚洲新闻选题引发的思考。现代传播,2011年第10期。
21. 西方媒体如何防范虚假新闻。法治新闻传播,2011年第5期。
22. 浅析英美大报版面设计特点。法治新闻传播,2011年第6期。
23.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专业素养。中国传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11期。
24. 感知文化差异跨越传播障碍。现代传播,2010年第9期。
二、专著:
1. 专著“Finding China in Yangzhou”,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2. 专著《扬州运河文化传播与交流》,外文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3. 专著《全球传播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4. 论文集《媒介素养教育与包容性社会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5. 论文集《媒介素养跨学科研究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
6. 教材《媒介素养教育手册》,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10月出版。
7. 教材《小小媒介掌舵人》,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三、科研项目:
1. 青少年网络素养与价值观引导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
2. 电视剧与青少年成长及问题对策研究(广电总局人文社科),负责人。
3. 提高企业干部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研究与培训(企业项目),负责人。
4. 运河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和方法研究(大运河申遗项目),负责人。
5.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师指导手册(中国儿童中心项目),负责人。
6. 美联、路透亚洲新闻报道议程设置特点研究(亚洲传媒中心项目),负责人。
7. Finding China in Yangzhou (扬州市政府项目),负责人。
8. 全球媒介素养评估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负责人。
9. 中国媒介素养现状调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负责人。
10. 初中各科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研发与实施项目(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