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任:郭维城

1978.10-1981.09

郭维城,1912年生,辽宁义县人(满族),复旦大学毕业。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张学良机要秘书,苏鲁战区秘书处处长;1942年参与组织东北军111师部分官兵起义。

解放战争时期,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西满护路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铁路运输司令部司令员,中南军区铁路运输司令部司令员,中朝联合新建铁路指挥局局长,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铁道兵副司令员,郑州铁路局党委第一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我的父亲郭维城有幸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193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获学士学位,是当时我军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他具备一个优秀军人的所有特质,坚决果断,雷厉风行,不畏惧任何困难,从不抱怨艰难困苦,同时也绝不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他更是一个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学时期就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从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共产党员。在他的一生中,从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追求高官厚禄,不论他受到多大委屈,遭受多大挫折,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共产主义信仰。

父亲1912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一个富裕的有文化的满族家庭。在老家念完初中后,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沈阳东北大学附属高中读书。高中时期,他阅读了大量的普罗文学作品。17岁读高二时,他自任主编并撰稿,联合了几位同学,主办了在东北广大师生中极具影响力的普罗文学刊物——《冰花》杂志,受到时任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同志的重视。

他在东北军期间,还创办过《平凡》《时事特刊》等刊物,宣传抗日救国,并招收进步青年学生,组成了一个“长虹剧社”,以文艺演出形式进行抗日宣传。

在我印象中,父亲常年记日记,并且是触景生情,提笔即可写诗作赋。他曾经有那么多的工作笔记和生活日记,书架上、柜子里到处都是,遗憾的是在“文革”中都毁掉了。在进入老年之前,他的报告、发言稿都是他自己亲自动笔起草。父亲写了一手好字,经常有人找他题字写匾。他的记忆力还特别强,他带我们到名胜古迹去游玩,见到一些古人辞赋,转身便可将全文背诵下来,让我惊叹不已。

父亲在东北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他和许多东北学生一起扒火车来到北平,在燕京大学借读。他在这里参加了左联,后来听说上海的革命氛围更好,他就经过考试转学到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上学。父亲在复旦大学加入了共青团,1933年转为共产党党员。

考入东北军总部

第六任铁道部长 郭维城

1978年10月至1981年4月任铁道部党委书记、部长。

06

第六任铁道部长 郭维城

1978年10月至1981年4月任铁道部党委书记、部长。

第六任铁道部长(1978年12月至1981年9月)

郭维城,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人,满族。复旦大学毕业。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同年入东北军,先后任张学良机要秘书,苏鲁战区秘书主任、政务处处长。

1942年在山东参与组织东北军内主张团结抗日的官兵成立新一一一师,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山东行政委员会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兼齐齐哈尔铁路局局长、西满护路军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铁道运输司令员、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员兼铁道兵团前进指挥所副司令员、衡阳铁路局局长、衡阳铁道工程学院(现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首任校长。

1949年指挥抢修粤汉铁路,立大功。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朝联合新建铁路指挥局局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司令员,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指挥,西南铁路建设副总指挥,中共郑州铁路局党委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部长。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同年入东北军,先后任张学良机要秘书,苏鲁战区秘书主任、政务处处长。

1942年在山东参与组织东北军内主张团结抗日的官兵成立新一一一师,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山东行政委员会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兼齐齐哈尔铁路局局长、西满护路军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铁道运输司令员、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员兼铁道兵团前进指挥所副司令员、衡阳铁路局局长、衡阳铁道工程学院(现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首任校长。

1949年指挥抢修粤汉铁路,立大功。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朝联合新建铁路指挥局局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司令员,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指挥,西南铁路建设副总指挥,中共郑州铁路局党委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部长。

08


郭维城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郭维城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