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 皓 本报通讯员 余 韬
核心提示
从2006年承担连盐铁路勘察设计任务开始,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设计者们已经为这条铁路奋战了12年。这片苏北热土记录着年轻人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的成长经历,见证了铁五院从转型创业到创誉行业的发展历程,铁五院人用他们的智慧、勤劳和汗水,用他们的真心、匠心和细心,打造了这条承载着当地群众福祉的铁路。
用真心,打造精品铁路
“从一条线到第一张图,从第一张图再到最后建成的铁路,连盐线,我看着她‘长大’,她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在连盐铁路开通之际,曾经的线路专册、如今的项目总体赵路,在朋友圈写下这样动情的话语。
2009年连盐铁路开展外业勘测时,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还是铁路勘察设计行业的“新兵”,面临任务繁重、资源有限、人员紧缺等诸多困难。为干好项目,铁五院相关负责人亲临现场一线,带领铁五院连盐铁路勘察项目部工作人员适应外业恶劣环境,在沿线地区深入调研,把现场调查、水文计算、软件应用、编制勘测说明书等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他们白天穿行于低山丘陵、田间河道,外业服被汗水一次次“漂白”,他们常常带着一身的泥水,连去路边小馆吃饭都会被“嫌弃”;晚上带着调查成果回到宿舍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同时准备第二天的外业工作,每天一干就到夜里一两点。
连云港站作为该地区主要客货运站,在工程过渡的同时还要兼顾客货运作业过渡,施工过渡方案复杂,难度非常大。“经过多方案优化、反复论证,采用分区段过渡、各专业紧密配合推进的施工方案,保证了连云港站改的工期目标。”站场专业设计负责人唐浩说。同时,针对连云港站先后引入连镇铁路和徐连高铁、盐城北站引入徐盐高铁对连盐铁路建设的影响,设计人员统筹考虑,积极协调,及时调整并合理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做好专业工程接口配合与施工组织的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建设时序对连盐铁路整体推进造成的影响。
2013年8月,为确保施工顺利开展,连盐铁路设计进入攻坚阶段。随着铁五院生产例会上“军令”的下达,铁五院上下迅速进入战备状态。副院长、总工程师杨岳勤拍着胸脯说:“一次到位,问题绝不过夜。”各级领导坐镇指挥,随时解决技术难题;专业处总、专册、技术主管、设计小组形成联动机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设计人员分秒必争,放弃休息时间,集中办公,加班加点。在连盐铁路设计攻坚的关键时刻,五院人展现出的不畏困难的担当精神、“全院一盘棋”的铁军执行力、为推进项目想尽一切办法的服务意识以及他们解决难题的智慧,保证了连盐铁路顺利开工建设。
配合施工期间,铁五院从加强配施力量、确保施工供图、提高设计质量、规范配合施工管理入手,全面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为业主提供放心、优质的配合施工服务。“加大现场巡视力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确保项目进度,同时加强与建设指挥部的沟通协调,为变更设计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在谈到配合施工工作时,项目指挥长宋宇明这样说。
用匠心,铸造安全铁路
连盐铁路同时与连镇铁路、徐连高铁、徐盐高铁等接轨,相邻接轨铁路的供电系统衔接是首要问题。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区域内各条铁路系统特点,按照不同铁路的“就高”原则进行统筹设计,解决了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主要问题:董集牵引变电所、盐城北站牵引变电所设计为时速250公里标准,同时为连盐铁路、连镇铁路和徐盐高铁供电;连云港站牵引变电所设计为时速350公里标准,同时为连盐铁路、徐连高铁供电。“一条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包含了4种标准时速的牵引变电所,这在我国铁路建设中还是第一次。”电通处总工程师刘长志介绍说。
连盐铁路所在地区属滨海黄淮平原区,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等特点,全线的软土地基处理是路基设计的难点,影响着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经过反复试验,设计人员提出了在铁路设计领域尚属首次的“CPTU孔压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法”。路基专业设计负责人江涛介绍:“我们通过勘察确定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广泛的调研,制订适用性更强的双向搅拌桩和钉形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案,并调整优化了对薄壁筒桩混凝土桩网结构复合地基的计算模式、设计参数和桩基质量检测方法,优化改进设备工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11月,铁五院承担的《连盐铁路深厚软土路基地基加固技术现场试验研究》课题顺利通过评审,所采用的智能双向水泥搅拌桩(干法)加固高含水量、高塑性软土和大直径筒桩加固深厚层软土,在连盐铁路的软土路基处理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全线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桥梁设计同样可圈可点。跨河跨道40余次、全长10.397公里的灌河特大桥是连盐铁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其中,跨越有着苏北“黄浦江”之称的灌河主桥长达470米,是国内第二座采用“悬臂拼装+吊索塔架辅助施工”的连续钢桁梁柔性拱组合结构桥梁。铁五院桥梁处针对灌河两岸桥位处软土厚、承载力低,同时铁路荷载大、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