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椿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开创者和领军学者、全国模范教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图书馆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撰写和出版著作、教材60余部,发表论文170余篇。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先生作讲座

在讲座中,刘大椿细述中国科学技术哲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学科历史渊源、科学技术哲学兴起、规范与多元、问题与期望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刘大椿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二级学科,具有独特的传统和历史渊源,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事业密不可分。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当代兴起首先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诸多事件的合力。纵观科学技术哲学的兴起与发展,刘大椿把整个过程概括为四个十年。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变化与新问题,刘大椿展开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思考。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刘大椿认为,应当积极应对,秉持以下两个基本态度:第一,要把科学技术哲学的良性运行和科学技术的良性运行联系起来,坚持对科学技术全面审度的态度。第二,要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与通识作用,在课程的定位和建设中,坚持“基点不动摇、功能有特色、学科要开拓”。

7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段忠桥教授进行讲座,报告的主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正义概念的两种用法——再评伍德的两个误解”。

刘大椿,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科技哲学教研室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哲学系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科学活动论》《新学苦旅:中国科学文化兴起的历程》《环境思想:基于中日传统与现实的回应》《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和演化》《一般科学哲学史》《分殊科学哲学史》《审度: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与当代科学技术论研究》《西学东渐》等,发表论文170余篇。著作多次获奖,2004年获教育部、人事部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创新方法、科技思想史、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等。


刘大椿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刘大椿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