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逸东,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学委会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CNCOSPAR)委员,载人航天工程技术顾问。
个人简历:
1970.03-1974.02 大学毕业分配到大连冷冻机厂,任工人、技术员;
1974.03-1993.07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86年)、研究员(1990年);
期间:1986-1990 任高能所宇宙体研究室副主任;
1993.07-1995.05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副主任,921-2系统副总指挥;
1995.05-1999.03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副主任,921-2系统总设计师;
1999.03-2003.11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任,921-2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2003.11-2007.01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正局级),921-2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2007.01-2008.07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院长,921-2系统总设计师;
2009.05至今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高级顾问。
重要任职情况:
1987.06-1996.07 任国际空间委员会(COSPAR)科学气球组委员;
1984.10至今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历任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1986.10至今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历任副主任、主任;
2001.12至今 空间科学学报,任副主编;
1999.12至今 中国宇航学会,任理事;
1994.5至今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CNCOSPAR),任委员。
重要项目承担情况:
1977年,倡议和推动发展中国高空科学气球,在气球设计研制方面开展了长期系统的研究,领导建成了中国高空气球系统,组织指挥180余次高空气球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取得重要成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达40万立方米大型气球的国家;
1994年4月,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1999年4月,兼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创造性地解决了应用系统集成以及科学与工程的结合问题。
领导建成了完整的载人航天应用技术体系,包括系统设计仿真平台、有效载荷公用设备、集成仿真测试平台、有效载荷地面应用中心等;提出并实践了工程技术与科学和应用结合的新思路,将科学与应用研究,科学搭载试验、科学样品与设备匹配试验、科学实验全过程演练、同步天地对比科学实验,对地观测设备航空校飞和在轨地面配合试验等列入工程研制流程;建立了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将不同类型工作纳入严格统一的航天工程轨道。
曾获重要奖励:
1.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排名第1,2004年;
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1985年;
3.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2004年;
4.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2004年;
5.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