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么”是张帅在博士毕业后回国创立的公司。视网么,是与人眼视网膜的谐音,取这个名字就是想通过视网么公司,为大家建立“第二个”视网膜。目前公司的主要的业务内容是AR出版物的方面,包括一些AR出版物的标准制定以及一些相关的出版物,包括书籍报纸等,同时,视网么也承接一些博物馆展厅的项目等。“视网么编辑器”是视网么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它拥有多个图像识别端口,包括APP以及微信小程序等,其优势在编辑器可以提供海量的AR控件,利用AR控件用户可以轻松编辑自己需要的AR内容,大大降低了使用AR的技术门槛。
谈及AR技术与地图学的碰撞,张帅提出了一个如今AR故事地图发展面临的巨大问题——3D数据的缺失。地图本身是一个语言体系的载体,而普通的纸质地图等所表达的语言都是2D的,3D数据是很少的。但是对于AR故事地图而言,需要的却是大量的3D数据来构成的AR控件,这个问题目前的关注度是完全不够的。
最后,张帅以5G信息时代为蓝图,对AR故事地图进行展望,认为AR故事地图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将于5G信息时代达到一个相辅相成的结果。
第三部分 主题评议
在这一议程当中,在座的专家学者从六个不同主题视角对项目的内容与前景进行评议,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相关建议。
No.1 历史记忆与南京慰安妇问题研究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姜良芹老师评价说,本项目是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优秀选题。她指出当下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在学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关注力还不大,学者数量也有限。而慰安妇研究,更是少有人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内学者以苏智良教授为代表;在国际学界,除日、韩等国的少量研究外,几乎很少研究者关注与涉及这一重要选题。正是由于这一课题,缺乏社会层面的较多关注与反响。因此,在这一领域,亟待新技术手段的加入,不仅可以推进研究,也可以增加社会传播与影响力。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馆员刘广建老师认为,AR故事地图就是新科技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产品。将历史资料仅仅放在研究者、纪念馆以及展览馆之中,其实是很难被大众接触或关注。以刘老师来看,厚重的历史资料确实很难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通过AR故事地图,将这段可能研究者已经很熟悉的历史,使大众重新认识、了解,甚至记忆这段研究者可能已经很熟悉但却远离人群的历史,其实就是珍贵历史记忆的传承与重生。
No.2 历史研究与文化传承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谭志云老师首先赞扬了本项目工作。他也指出,互联网技术发展进程中,文科研究的门槛越来越低,而理科研究门槛越来越高,文理学科之间和理解、合作就变得相当重要。同时,与 AR技术相关的出版物市场需求非常大。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就在于AR故事地图新技术和历史文化研究的结合,还应用到更多的文化传承项目中去,比如对散布在南京周边六朝陵墓石刻的数字化保存。此外,谭老师以自己的家长身份,对AR技术发展提出了一个担忧,即:AR技术普及以及AR出版物的广泛应用,势必增大了孩子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而作为家长其实并不期望看到这个结果,这也是AR技术应用发展的阻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