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外交第一人”之美誉的顾维钧。
■海龙
今年注定顾维钧在中国会有些故事。
5月,他最后一位夫人,112岁的严幼韵辞世。严幼韵是清末世家之女、轰动复旦大学的女神级校花。她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日据和新中国几个时代,晚年更是活出了人瑞模样,是纽约最后一道风景线。
巧合的是,最近笔者又得知顾维钧档案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项目在北京展出,这是顾维钧文件第一次重返故国。展览呈现了风雨飘摇国难当头之际,顾维钧为国事奔走号呼转徙的史实和史料,使得这位在北京起步外交事业、风光一时并因其为国殷殷效力的泣血之情而震惊了整个中国现代史的历史老人又回到了故都,把我们带入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谁是顾维钧?为什么有关他的资料是由哥伦比亚大学收藏?这涉及这所美国著名大学的校史。更具体说是涉及留学生史。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您想在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史册中找寻最杰出的人物,出乎意料地您会听到,这个名字不是胡适、不是徐志摩、不是冯友兰、马寅初、潘光旦、金岳霖,而是……顾维钧。
哥大建校260多年来,毕业的名校友成千上万,其中各行各业的名人、获诺贝尔奖者无计其数,甚至当美国总统的也不乏其人。美国人向来骄傲,哥大也是一个很牛气的所在,就连在中国如雷贯耳的学坛领袖胡适它也未曾给予特别照顾或青眼相看;那么,它为什么对顾维钧这么偏爱呢?或许,这一切要从顾维钧在哥大上学时说起。
一
办杂志组社团、参加辩论赛,他是风头最健的哥伦比亚学生
顾维钧,西方的工具书这样介绍他:“顾维钧,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和联合国的缔造者之一。曾任中国驻法、英、美等国大使,并任海牙国际法庭大法官和副院长;世界著名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家。顾维钧出生于上海市,其父曾是上海兵备道财政主管、大清银行总裁。顾维钧曾就学圣约翰大学,上学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后留学美国……”
看到国家政府在列强的欺侮下连连丧权辱国,幼年顾维钧立志要做一个外交家,救国家民族于水火。他决定投奔当时在政治、法律和哲学方面最享盛誉的哥伦比亚大学。
1905年顾维钧考入哥大,他很快就成了学生中最活跃的一员。不同于其他外国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的只顾读书不关心时事,顾维钧在哥大期间参加了学生辩论队,代表哥大去巡回辩论,而且成了哥大多个社团和协会的成员。他同时出任了哥大著名的校刊《观察者》(创刊于1877年,是学生自编、自采、自营、自销的一份报纸,声誉卓著。至今这份报纸仍然每天发行)的编辑和《哥伦比亚人年鉴》的经理。这是第一次由外国学生承担此责。
就读哥大本科期间,他还赢得了哥大的哲学文学奖及哥大和康奈尔大学辩论获胜奖牌。除哥大学业外,顾维钧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各种文化活动,他被推举为美东地区中国学生会主席。此间,顾维钧还担任《中国学生月刊》和《中国学生年刊》编辑。1908年顾维钧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哥大研究生院并就读政治学。1909年他获得硕士学位,1912年又获博士学位。同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外国人在华之地位》。
据顾维钧回忆,在他一生成长中,受益哥大的培养和他的恩师穆尔教授对他的帮助最多。顾维钧是个真正的“哥伦比亚人”。他本科、硕士、博士皆就读哥大,是这儿的家生子,他一以贯之地承继了哥大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在哥大,他结识了很多著名哲学家和法学家,奠定了他以后学习国际法并成为杰出外交家的雄厚基础。在哥大,他也拜识了著名史学家比尔德教授,学会了解读历史、还原历史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在哥大,他还受教于著名宪法学教授伯吉斯、师从欧洲史学者罗宾逊、社会学教授吉丁斯等。在这儿他受到严格的训练,并打开了眼界,这使他受益终生。
据顾维钧回忆,对他一生和事业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业师穆尔教授。穆尔教授非常器重自己的这个中国学生,而且一直关心中国问题。穆尔教授本人是一位知名的国际法和外交学专家。他撰著过深为同行瞩目和钦佩的《国际仲裁》与《国际法汇编》。他本人也曾因其清誉卓著和知识渊博担任过美国助理国务卿和代理国务卿,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师。
每次上课他不止于讲解,而且善于分析和组织讨论。他教导自己的学生说,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使用知识。他常常告诫学生:“第一,你们不必把自己的脑子用在记事实、日期、人名和地点上,重要的是要学会到哪里去找这些资料;第二,要学会推理。是的,哪怕你有满满一屋子的国际法藏书,也无法包罗大千世界的需要,重要的是要善于推理。”在周末,穆尔先生常常约顾维钧参加他的家庭茶会,希望他能多接触各类社会人士。社会是一部大书,他希望想成为外交家的顾维钧尽早读懂它。
要学会找资料,要学会推理。信哉斯言!穆尔教授教给顾维钧的方法论十分重要,使他受益终生。这话穆尔先生说过已经一百年了,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闪烁的睿智光芒。
顾维钧在哥大读书时还有不少小花絮:刚来哥大时,他如鱼得水,刻苦读书,可是读得太快,只用三年就读完了毕业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