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为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办学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办学。拥有一支高学历、业务能力强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教师队伍,专任教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占100%,海外留学背景占81%,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包括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同时,学院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日本岩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麻省大学等)进行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通过“国际化培养方案”和“产学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社会输送食品营养与健康、生物医药领域的大健康产业应用型高端技术人才和科研人员,助力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建设行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教授朱蓓薇是中国食品科技领域唯一一位女性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朱蓓薇的心里,食品科学就是民生科学,市场需求就是科研的方向。粒粒橙、多肽营养豆奶、海参肽……她的研究不仅提高了多个种类的农、水产品附加值,创造了社会财富,也使百姓的饭桌变得更加丰富、营养、健康和安全。她走地头,下车间,把带着泥土味、鱼腥气的现实问题带回实验室;她跑市场,看行情,和企业家谈合作项目时能直接作出准确的市场预见。朱蓓薇的专利不是锁在柜子里的证书,而是农民和企业的摇钱树。

市场脱离不开地域特点。辽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大连更是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从1994年开始,朱蓓薇把海参作为了科研的重点对象。海参自溶曾经是海参贮存和加工中的一道难题。海参有极强的自溶能力,采捕上来如不及时处理,很快就出现化皮、吐肠、溶解等现象,最后化为一摊液体。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海参拌上草木灰晒制为干品、盐渍品,食用起来非常不便,而且容易造成营养的流失。因此,海参一直未真正形成产业。

朱蓓薇经过二十几年的深入研究发现,海参自溶,是因其自身存在的海参自溶酶的作用。海参自溶酶是其体内多种酶组成的复杂酶系,由此她研发了海参自溶酶控制技术。海参自溶酶控制技术的成功应用,研制出了海参加工的五大类二十几种产品,带动了国内四大海域海参的养殖、加工、利用。当前,海参产业已经形成了500亿元的规模,帮助了农民致富,也使海参这种传统海珍品走入了平常百姓家。继海参之后,朱蓓薇又在贝类深加工的研究中取得成功,2010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溶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成果虽然来源于海参的研究,但应用却不仅限于海参加工,而是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类海洋食品中。朱蓓薇的团队进一步研究将自溶酶控制技术应用在大宗海产品如南极磷虾、南美白对虾的加工中,继续为产业带来了收益。朱蓓薇说:“自溶酶控制技术在提高海洋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提高海洋食品副产物的附加值方面,同样可以发挥作用。例如将鱼骨加工副产物制备调味品,从鱼内脏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鱼油等,使海洋食品有更大开发空间。”

朱蓓薇不轻视理论研究,却不追求著作等身。她要做的是把科技成果切切实实转化为社会财富和生产力。据统计,朱蓓薇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就是说,她的科研项目大部分都实现了产业化,这成为了其科研工作的最大特点。

中华传统食品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食品种类繁多,地域性强,制作工艺独具特色,市场潜力巨大。“中华传统食品工业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项目”是朱蓓薇团队“十三五”期间的研究重点。朱蓓薇说,目前团队在关注三个方向上的中华传统食品工业化开发。一是海珍菜肴的开发,如佛跳墙、红烧海参;二是发酵海产食品,如臭鳜鱼,糟卤鱼;三是熏烤海洋食品类,如咸鱼饼子等。加工形式根据传统食品特点会是多种形式的,可能是冷冻微波食品,可能是像方便面一样有各种汤料、酱包、海鲜制品的组合产品,也可能是常温的即食品。

做好传统食品的工业化,重要的是传统食品的品质保真和地道的中国味道两个核心关键。据了解,未来五年,朱蓓薇团队将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加工装备及产业化示范等方面全面开展研究。要深入挖掘传统食品作坊式或厨房式制作的工艺内涵,揭示加工中品质和风味的变化规律,攻克其品质参差不齐、工艺工业化适应性、稳定性差的技术瓶颈,使其实现工业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将传统食品加工进行自动化、连续化的制造技术和设备水平提升,保证其地道、高品质的中国味道。

朱蓓薇说:“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与每个人都有着最紧密的联系。为了我国食品工业和食品学科的发展,为了更多的食品企业实现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为了老百姓吃上更安全、更方便、更营养的食品,我会尽我的全部力量。”


朱蓓薇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朱蓓薇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