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风采】李新华:抗疫队伍中的“钢铁侠”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8-19
“护长,等下还有几个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要收治入院,你如果太累了,赶紧休息下,剩下的事情我们来处理。”2月10日凌晨,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一区主任李新华,把他的“最佳搭档”郑子梅护士长拉到一边,叮嘱着。
24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被从各处送到刚刚开辟的新院区,这还仅仅是他们来武汉第二天。
此后的50天里,李新华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在重症隔离病房里,每遇到棘手的问题、每每碰到危险的关头,自己需要第一批冲出来,绞尽脑汁出谋划策,最后化险为夷!
“赶快返回,在医院随时待命”!
1月20日,李新华突然接到院长的电话,“你在哪里?现在爆发疫情,需赶快回医院待命。”作为感染科的专家,在家不到三天便与家人匆匆道别,踏上了回程的列车。
不久,中山三院接到国家命令,需要派医护人员前往武汉进行抗疫,“我是第一时间报名的,虽然大家那时对新冠病毒了解的不多,但作为一名感染科的医生,能够奔赴前线贡献自己的力量,才是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
李新华悄悄说道,报名去前线并没有和妻子说,“直到最终确定成行,才把消息告诉她,好在她也是一名检验科的医生,她能理解作为一名医生,一辈子能遇到可以让自己职业发光发热的情况有多难得,虽不舍但没有任何怨言。”
2月9日,在杨扬队长的带领下,李新华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三批援鄂医护人员之一前往武汉。
“第一天就入住24个重症患者,吓了我们一跳!”
同济医院特意清空光谷院区,用来专门接受武汉重症新冠肺炎病人,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第三批医疗团队将E1病区2楼整体接管。
2月9日凌晨到达武汉,10日白天去定点医院培训,晚上立即开始接收重症病人。回忆起当天,李新华依然至今难忘,“晚上一下送来了400多名重症患者,这让我们所有外地来的支援医疗团队始料未及,有医生说这是他几十年从医以来就没见过这样的情况,因为一些病人一来就是要立即抢救,要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的。”
作为副队长的李新华与毕筱刚主任则更像一个“把关者”:100多名医护人员如何上班、交班、查房、看病人做处理、开医嘱、制定诊疗计划、病情讨论……需要短时间内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与此同时,他还承担着更大的压力,新冠病毒就像一个陌生的、来势汹汹的敌人。在初期,几乎一切都是未知。
而在新冠重症救治的战场上,如何部署防护措施、如何制定作战策略,都是挑战。逐渐虚弱的病人、越来越多的疑似症状、来自医院的压力、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声音……一切,都提醒着李新华,必须、必须要守住。
“接收病人的前三天,头都是大的,但你一定要表现镇静来。”在隔离病房里,李新华每天穿戴着层层的防护用品,对患者一个接着一个细致地查房。虽然住院患者罹患的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一病多症,而且每个患者又有不同的基础疾病,所以特别强调个体化的治疗。
“每天查房的第一要务就是认真研讨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其次就是要稳定患者的情绪。”李新华医生果敢的决断、坚定的眼神和温暖的鼓励,总能让慌乱的患者获得无尽的力量。他的微信名是“ironman”,中文译作“钢铁侠”。患者在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钢铁侠来了我们的心就定了”。
像哄孩子样,安慰着“闹脾气”的年老重症患者
在病区里,有时候收治病人,一收便是一家子,有的人说着难懂的武汉话,有的人一来就需要插管,打着镇静剂,有的人则是一进医院就再也没有和家人打过照面,特别是些年纪大的重症患者,求生欲望不强,往往不配合治疗,最让医护人员担心。
李新华形容,在40多天里,除了每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外,安慰病人、稳定患者的情绪也是他们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中80多岁的胡奶奶最让他们操心。
“她是第一批送进院区的病人,来的时候就特别严重,肺里面的情况非常糟糕,基础病又多,有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又存在耳聋,难以沟通,抗病毒药物、提高免疫力、增强营养……”一连串的悉心治疗后,胡奶奶的身体渐渐有所好转,正当大家准备松一口气的时候,胡奶奶开始不愿意配合治疗了。
“她开始拔插在身体里面的输液管,咬断输液管,自觉闭上眼睛就会看到有人要害她,治疗方案也不配合。但是你能看到她眼中消失的求生欲。”李新华回忆,我们只能安排专门的护士轮流陪着她,特别安排了一直来的好搭档“郑子梅护长”跟她聊天,由于耳聋,护长只能通过写字板沟通,慢慢让她吐出不愿治疗的原因,“在慢慢接触中才知道,她老伴已经过世,只有一只相依为命的猫没人照顾,而儿子也患上了,只是由于病情不同,两个分隔在不同院区,长时间见不到面,老人家特别担心诊疗费用高昂会增加儿子负担,产生了厌世的心理。”
最后经过多方的努力,在病房里,和他儿子进行了视频通话,得知儿子已经出院,医疗费用国家负担,猫有社区义工照顾,一切都妥妥的,就这样胡奶奶的心结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