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下半年,邓希贤到了重庆,从此中断了学业。

1919年9月,邓希贤考上了留法预备学校。那一年,他刚好15岁。

学习一年, 经过学校毕业考试、法国驻重庆领事馆的口试及体检,合格的有80多人。邓希贤即是其中的一名,而且是年龄最小的一名。

1920年10月19日,历时39天,行程三万余里,16岁的邓希贤和他的同学终于来到了法国。邓希贤满怀热忱来到法兰西,不料,冷酷的现实令梦想很快就破灭了。他没有经济力量维持学业,在法国五年的时光里实际上只在学校读了五个月的书。其余时间都在做工,而且是没有多少技艺的苦力。幸运的是,在困境中求生存的邓希贤遇见了志存高远、才华横溢的周恩来。这种历史的偶然相遇改变了邓希贤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后来中国的历史。在周恩来等人的引领下,1922年2月,邓希贤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夏,参加旅欧共青团支部工作。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那一年,他刚好二十岁。

1926年年初,根据中共旅欧支部的指示,邓希贤等在法国受到巴黎警察当局迫害的17名党、团员转道来到莫斯科,先进入东方大学,不久转入中山大学。

莫斯科中山大学全称“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是联共(布)中央在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他而开办的,目的是为中国培养革命人才,学制两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上,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洋学府”恐怕要数莫斯科中山大学了。从这所异国学校走出的骄子,陆续成为国共两大政党的风云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无疑当属邓小平与蒋经国。

邓希贤被分到了七班(学校一共分十三个班,每班25-40人)。七班是个很特殊的班级,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被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都在这个班。其中共产党方面有邓希贤、傅钟等,国民党方面则有谷正纲、谷正鼎、邓文仪,还有汪精卫的侄儿和秘书、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等。后来这个班私下里被称为“理论家小组”,而邓希贤则很快被选为七班的党小组组长。

邓希贤没有完成学业。根据党的指示,1926年底就回国了。1927年7月, 邓希贤到了武汉,任中共中央秘书,更名邓小平。

这样看来,邓小平的最高学历是莫斯科中山大学肄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邓希贤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邓希贤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澳超联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