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龙:校长

黄爱龙,男,汉族,重庆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重庆市委副主委。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B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1985年获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微生物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1988年分配至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工作, 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开始担任传染病学博士生导师。1999年起,历任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助理,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2018年4月任重庆医科大学校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传染病学学科带头人,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内科学组评审专家,英文学术期刊《基因与疾病》(Genes&Diseases)共同主编。是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系专家,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

长期从事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和防治研究,先后主持或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项目或课题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等4项,近五年累计科研经费超过6000万元。先后获得199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和200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发明专利48项,已获授权28项。近年来,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Medicine》《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92篇,IF 合计 960.458,H 指数为 32,总被引频次 3463 次; 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主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带领科研团队第一时间开展火线攻关,研发了全球第一款获批准上市的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发表了4篇新冠肺炎病毒相关研究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2020年9月,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黄爱龙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黄爱龙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