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培礼 研究员 (1969-),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副站长。担任《植物生态学报》、《林业世界》和《International Scholarly Research Notices》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和植物群落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专题、科技部973课题专题、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和中组部、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在高海拔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高山树线形成机理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收录28篇,参编学术专著5部。2007年荣获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2012年荣获中科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
石培礼
男,1969年生,重庆市人,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综合试验站副站长。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获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瑞士巴塞尔大学植物研究所和2008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高级研究学者。获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和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现任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副主编,International Scholarly Research Notices、植物生态学报和林业世界等学术期刊编委,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在植物生理生态学方面,主要研究高海拔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高山树线形成机理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生态系统生态学方面,主要开展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主要研究项目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跨境合作、国家973课题和中国科学院先导性专项课题等10余项。
主要学术成就
1) 高原植物对极端环境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以高原农作物和高山树线为对象,揭示了植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及生产力形成机制。发现青藏高原低CO2分压条件下植物不存在光合和生理的劣势,青藏高原不同生活型的世界最高树线树木在目前CO2浓度下生长已达碳饱和。
2) 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及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运用箱式法、涡度相关技术及植物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西藏典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特征,发现优势植物物候对控制碳循环水热因子的修饰作用和春末、秋季脉冲式降水对生态系统碳源/汇关系影响的不确定性。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地下氮素运移规律及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揭示高寒植物利用不同形态氮的生态位分化和物种共存的机制。
主要学术论著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 参与撰写专著8部。
主要学术论文
1) Zong, N., Song, M., Shi, P., Jiang, J., Zhang, X. & Shen, Z. 2014. Timing pattern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alter plant production and CO2 efflux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a. Pedobiologia 57, 263-269.
2) Wu, J.S., Shen, Z.X., Shi, P.L., Zhou, Y.T. & Zhang, X.Z. 2014. Effects of Grazing Exclusion on Plant Functional Group Diversity of Alpine Grasslands along a Precipitation Gradient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rctic, Ant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 46, 419-429.
3) Jiang, J., Shi, P., Zong, N., Fu, G., Shen, Z., Zhang, X. & Song, M. 2014. Climatic patterns modulate ecosystem and soil respiration responses to fertilization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a. Ecological Research, 1-11.
4) He, Y., Xu, X., Kueffer, C., Zhang, X. & Shi, P. 2014. Leaf litter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