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寻访“银朵雷尼”壮族童声合唱团
2011-04-18 12:59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作者:晁戴婧
快乐的童年,总是伴着歌声和童话。
她们的童年,却乘着嘹歌的翅膀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童话”。
参加北京传统音乐节
天籁嘹歌 献礼首都
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平果二小的 黄子夏、班梦婷、黄珲、黄子玲、何钰萍、黄薇珲这6位小姑娘来说,2009年10月13日到15日这3天是她们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她们参加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等单位主办,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大剧院承办的“盛世华章——十部文艺集成志书表彰总结大会纪念演出”和“天籁之音——中国原生民歌展演”活动,而这次活动是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生平第一次正式登台就登上了我国最高级别的国家大剧院,这让她们的小伙伴、妈妈爸爸和很多梦想登上那个舞台的人好生羡慕。别看她们年纪小,在舞台上的表现可真是可圈可点。双声部的嘹歌《清风伴我唱嘹歌》《迎客歌》一首接一首,纯真的笑脸伴着天籁般的歌声沁入在场每位观众的心田,随后便是长久地掌声和叫好声。现场的专家对她们赞誉有加,称他们是“民族音乐的继承者!”在我们《广播歌选》采风小组的这次采访中,她们告诉我:“其实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表演时,心里很紧张,可是一上舞台灯光一打开,台下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们还以为没有人,所以我们就又跟平常感觉差不多,不害怕了。”小姑娘们还挺会自我调节的。
那场演出之后,这6位小姑娘来到了正在举办“北京传统音乐节”的中国音乐学院,将她们纯真无邪的歌声献给了音乐节上的各位观众。 刘勇教授在介绍她们时,用了句特别经典的话:“6个演唱嘹歌的小歌手,她们的年龄全部加起来还不到60岁,欢迎她们!”这一次,她们站在了中国音乐最高学府的舞台上放声歌唱。这次经历对于小小年纪的她们产生的触动可真不小。
在我们的采访中,她们争先恐后地说:“北京真漂亮!中国音乐学院好大啊,我以后还想去那里唱歌。”“我以后要去中国音乐学院读书!”“我长大后,要当歌手,还要当老师,教大家唱嘹歌!”你从她们那纯朴、真诚的眼神中,分明能看到一股追逐梦想和希望的力量,或许此时她们还不足以明白她们演唱的嘹歌对她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可降生在壮族文化中的她们,与生俱来的这种歌唱天赋和耳濡目染嘹歌歌圩的熏陶,让这样的追梦之旅显得极富诗意。
唱响嘹歌 排除万难
带着演出后的收获,她们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学校。此时的平果县满大街都在谈论小歌手们进京演出的事情,为她们在北京献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嘹歌感到高兴和自豪。这时悬在她们爸爸妈妈心上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原来,为了促成她们去北京演出,县人大 农敏坚主任和罗汉田教授可煞费苦心,作了大量的工作。接到北京发来的邀请函时,农主任和罗教授便商量,一定要推介一支有特色的队伍,打造平果的壮族嘹歌品牌。可怎么做呢?在同嘹歌艺术团的商讨中,艺术团的黄玉红说平果二小有几个小孩子在学唱嘹歌,唱得还不错。得知这个消息,两人便直奔二小。二小的音乐老师陆善孝常在自己的课上教孩子们演唱一些简单的嘹歌。于是,在当时的三年级中挑选了6个唱得不错的孩子,送到艺术团请黄老师一字一句地强化教唱了半个月。孩子的天赋和灵性是极高的,半个月后她们便学得很好了。
就在学习、排练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难题:由于当地的人们,对嘹歌本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理解不到位,并且在他们的观念中,嘹歌就是一些“谈情说爱”的“风流歌”,很多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学习嘹歌,对农主任和罗教授的做法也不理解。不过看到孩子能够去国家大剧院演出,家长们还是很心动的。在前思后想,犹豫了很久后,终于同意孩子去北京演出,并签下了演出合同。
孩子们的成功演出,让平果县的人们对嘹歌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很多家长开始渐渐理解和支持孩子学唱嘹歌了,社会舆论已经在渐渐好转了。
成功演出归来,对农主任和罗教授来说,关于这支小嘹歌组合发展、构想的工作才刚刚走出了第一步,他们又在绞尽脑汁地筹划以后发展的问题。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不足,陆善孝老师虽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可大多情况下是依照嘹歌歌本,学唱简单的部分;还有陆老师自己创作的一些带有“嘹歌素材”的儿童歌曲。而嘹歌艺术团的演员和当地的歌师,大多没有教学的经验,也不懂得怎么去教唱。
其次是教材的不足。嘹歌虽有大量的歌书传世,可适合孩子们唱的确实不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罗汉田教授也参与到适合儿童演唱的嘹歌歌曲创作中。他不仅鼓励孩子们演唱壮语版本,还要明白所唱歌曲的意思,并且还要学习一些普通话的版本,为嘹歌走向全国做好铺垫和准备。
再次是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担心。因为平日学习嘹歌和外出演出都会占用学生们很多学习时间,很多老师担心这些孩子们的功课会落下。
飞扬嘹歌 银朵雷尼
尽管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可这些喜爱嘹歌的孩子们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