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常培(1899年8月9日-1958年12月13日)

罗常培,男,字莘田,号恬庵,笔名贾尹耕,斋名未济斋,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是中国语言学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1899年8月9日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满姓萨克达氏,正黄旗。5岁开始识字。8岁就读怡乐书斋(后改为西城第四学区私立第二小学)。11岁入京师公里第二两等小学堂,与老舍(舒庆春)同班。各科成绩优异,“每试辄冠全班”。

(1908年在北京西直门内崇寿寺西城第四学区私立第二小学堂。第二排右起第五人为罗常培。)

(1934年罗常培【左】与老舍在北京前圆恩寺31号寓所后院书房前合影)

(1945年罗常培【右】与老舍在美国。)

14岁考入北京市立第三中学,名列第三,与老舍同校。同年母亲因病去世。16岁中学毕业,不仅完成了学校规定的课程,还读完了《通鉴》、《史论》、《历代名臣言行录》等书,同时涉猎理学。读中学期间奉父命学习速记,一分钟能记140个字。不满1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中学毕业后家庭经济困难,任速记员维持生活、补贴家用。同年以第四名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文学门,大学期间每周至少三天到众议院作速记,其余时间在北京大学上课学习。191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受五四运动影响,感觉自己学的是旧文学,而又有对新知识的要求,迫切要求学习新知识,为接受西方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转入北大哲学系继续学习两年。192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应聘到天津南开中学任国文教员。次年应邀到京师第一中学任国文教师兼总务长,不久又代理校长。任期内实行财政公开,聘请好教员,聘请教育界名流演讲,把校长的全部薪水捐购新图书。

(1919年北京大学毕业照)

(1924年罗常培担任京师公立第一中学代理校长时与部分师生合影。第二排坐者右起第二人为罗常培,第五人为白涤洲,第七人为董子如。)

1923年至1928年间,先后于西安国立西北大学、厦门大学、广东中山大学任教授,教授“中国文字学”、“中国音韵学”、“经学通论”、“中国音韵学沿革”、“声韵学”、“等韵研究”、“声韵学史”等课程,并在任职厦大期间调查研究厦门方言。

(1923年在西北大学。)

(1930年在广州中山大学)

(1925年在厦门大学。自下上数第四排右起第一人为鲁迅,第三人戴眼镜穿黑色长衫者为罗常培。)

1928年任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主任,同年与傅斯年、赵元任、李方桂一起参加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筹备工作。

(1949年5月23日,在北京东城翠花胡同原北大文科研究所办公室门前。身后门上贴有封条,将在原址成立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此照片为印度学者白春晖摄。)

1929年辞去中山大学教职,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专职研究员,致力于音韵学和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在史语所7年间(1929-1935年)共完成了4部专著、14篇论文,又调查了6县46个点的方言,编完《汉魏六朝韵谱》和《经典释文》的反切长篇。


罗常培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罗常培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