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太辉 消费金融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
教育背景
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学专业 博士
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数量经济学专业 硕士
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金融学专业 学士
工作经历
2016年12月至今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政策研究及《金融监管研究》编辑部负责人
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政策研究及博士后
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政策研究及《金融监管研究》编辑
主要研究成果
2010年以来出版专著
1、《债务、风险与监管——实体经济债务变化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拟于2019年上半年出版。
2、《从小额贷款到普惠银行:为什么地方性银行能起作用?》(译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拟于2019年上半年出版。
3、《21世纪金融监管》(译著第5、13章),中信出版社,2016年。
4、《“十三五”时期经济风险评估:方法、结论与对策》(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年
5、《货币信贷内生扩张及其经济效应研究》(独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年
6、《存款保险制度与金融安全网研究》(第2、4、6章),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
2010年以来发表论文
1. 中国金融周期:指标、方法和实证,《金融研究》,2018年第12期。
2. 如何协调推进稳增长和去杠杆?——基于资金配置结构的视角,《管理世界》,2018年第9期。
3. 金融监管组织架构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译),《中国银保监会工作论文》,2018年第29期。
4. 银行业转型发展:历史、挑战与未来——兼对改革开放40年来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回顾,《国际金融》,2018年第11期。
5. 金融业对外开放:成绩、争论与未来,载《广东金融发展蓝皮书(2018年)》,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年9月。
6. 如何从根源上改进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基于实体经济债务视角的研究,《金融评论》,2018年第5期。
7. 我国实体经济债务:演变、风险与治理,《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8. 以监管沙盒破解监管困局,《中国金融》,2018年第13期。
9. 金融服务结构、企业公平竞争与金融体系稳定研究,《国际金融》,2018年第6期。
10. 基于DSGE模型的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兼对非常规货币政策效果的解释,《国际金融研究》,2018年第2期。
11. 我国Fintech发展演进的宏观分析框架,《金融监管研究》,2018年第1期。
12. The Myth of China's Monetization,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18, Volume 25, Issue 11.
13. 中国M2/GDP的季度波动问题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14. 高货币化率的非货币化解释,《国际金融研究》,2016年第12期。
15. 存贷利差与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金融评论》,2016年第6期
16. 金融市场化改革路径: 稳定与效率的跨期均衡,《国际经济评论》,2016年第5期。
17. 银行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难点与对策,《金融监管研究》,2016年第8期。
18. Fintech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应对研究,《金融监管研究》,2016年第7期。
19. 我国“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风险预评估与防控对策,《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2期。
20. 美国里根改革:引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 2015年53期(总1456期,2015年12月)
21. 我国利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银监会工作论文》,2015年第8期。
22. 金融危机的人口—信贷—房价模型,《金融评论》,2015年第5期。
23. 我国中长期经济风险:一个新的评估框架,《金融监管研究》,2015年第6期。
24.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引领金融业改革全面推进,《清华金融评论》,2015年第4期。
25. 互联网金融推动理论创新,《财新》,2014年第43期。
26. 我国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防范对策——可持续城市化融资方式研究,《新金融评论》,2014年第5期。
27.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对策研究,《新金融评论》,2014年第4期。
28. 透视美国银行业监管机制(译),《上海证券报》,2014年9月5日。
29. 美国利率市场化对小型银行的影响和启示,《金融正前方》,2014年第4期。
30. 美国里根政府改革的策略和战略值得借鉴,《经济纵横》,2014年第6期。
31. 存款保险制度的现实意义及国外制度经验研究,《债券》,2014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