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来到杭州,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西画专业,60年代末期,他从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开启了他自己的艺术生涯之路。特殊的时代背景,让他历经坎坷,却也磨练出一身正气,融于艺术,使他的作品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李早,之子,自幼承家学,在其父亲的启蒙和教导下,自1975年开始,便潜心书法篆刻艺术的学习和创作。跟着父亲学习探讨的时光,为他的艺术发展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最终成为中国当代书法篆刻之中坚。

今天到我们节目做客的正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李早先生。

**,湖南长沙望城人,曾用名康球、胡雨。1945年于重庆考入国立艺专,1950年于浙江美院西画本科毕业。1947年10月在艺专创办《艺专旬报》,担任主编。1948年9月被国民党宪兵逮捕入狱。1949年1月国民党假和平释放政治犯出狱,2月被组织送去浙东游击区金萧支队,曾任“江东通讯社”社长兼主编。1949年9月浙江省青年干部学校结业后分配到杭州二中(蕙兰中学),任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工会主席。1953年9月调杭州市教育工会,任机关党支书、组织部长、劳保部长,期间经历“反胡风运动”。1957年9月调杭州第三中学,任副教导主任、教师、职工,期间经历“反右”、“文化大革命”。

这段特殊的时期,虽已随着时间飞逝而淡去,但它留给李早先生的影响仍能通过记忆的碎片折射出来。

历经磨难,却越挫越勇,**先生的生平在李早先生的眼里,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967年10月,**调入西泠印社,任美工、编辑,为西泠印社出版社创办人之一。1984年2月于西泠印社离休。**先生爱好文艺,从学生时代开始便进场在报刊杂志中发表诗歌、散文、艺术评论等。他的艺术作品参加过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并被全国20多家省级博物馆、美术馆及各艺术馆收藏。1984年至1986年,连续三次参加“中日兰亭笔会”,作品及传略收入国家级词典《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集》、《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篆刻卷》及多种专业刊物。80年代初期编辑出版了《吴昌硕作品集》、《忠义堂法帖》、《王福庵书说文部目》、《印学史》等具有较大影响的图书。

李早,1953年2月出生于杭州,湖南长沙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自幼承家学,爱好文艺。在其父的涵濡下,走上书法篆刻艺术道路。曾任西泠印社出版社副总编辑。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80年代作品即入选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个人主要著作有《匋卢印稿》、《怎样学篆刻》。担任《西泠印社印谱丛编》、《中国书画篆刻丛书》、《西泠印社百年藏印精选》、《南湖革命纪念馆馆藏墨迹精选》等多种大型图书的主编和策划,并获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浙江树人出版奖”。策划、选编、主持出版了《西泠八家印谱》、《晚清民国六家印谱》、《西泠印社四创始人印谱》、《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印谱》等多种原印手拓印谱,编辑出版了80余种美术类专业书籍。

李氏一门,薪火传承,父子情深,思念深远。在书法篆刻艺术方面,李早先生的言辞总是透露着对父亲无限的怀念,学习,练字,期待父亲的点评和表扬,往事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不过,即便是在父亲的引领和教导下开始的艺术之路,李早先生的艺术创作重点和风格和其父亲**先生的艺术创作,还是很不一样的。

**先生和李早先生之间的父子情谊,在书法篆刻的学习与创作中,愈发的深刻,但情深了难免也心切了,李早先生回忆起过去,笑谈道,他们父子也偶尔会因为因为一些事情而发生小争执。

**先生已经去世将近20年了,这是文艺界的惋惜。在很多报刊杂志上,都会见到,李早先生一心想为父亲做点事情,除了深深的思念,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在一直支撑着李早先生以自己的家父为中心,而孜孜不倦呢?


李早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李早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