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任民(安徽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先后担任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历任第一、二届中华神经病学学会委员、第二~七届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一~四届华东六省一市神经病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第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顾问、第二、三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深评审专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等一线工作60余年,1954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肝豆状核变性(HL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分型、治疗、疗效评价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提出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法,制定了HLD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参与撰写了我国首个肝豆状核变性的诊疗指南,提高了该病症状的缓解率,降低了病死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医学界公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奠基人和该领域最具权威的专家。共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著作20余部,1995年主编了国内首部肝豆状核变性专著《肝豆状核变性》,2011年主编专著《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2015年主编专著《肝豆状核变性》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安徽省科技厅、教育厅和卫生厅等科研基金项目。2000年主持《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科研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9-1-004-1),2003年主持《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西医结合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200303LC-043-47-05),2009年主持《口服二巯丁二酸解铜中毒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094451-3-R04),2010年参与《情绪认知能力的测量、情绪加工的特异性神经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4451-3-R04)。


杨任民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杨任民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