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担任福建省级众创空间创业导师、福建省级和漳州泉州市级科技特派员。
作为环境学院产学研与创新创业教育负责人,主持或第二排名参与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1个,主持《生态工程学》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环保创新创业训练》省级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评第一、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年会指导教师优秀事迹。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中国创翼”等大赛获省级金奖5次、银奖6次、铜奖9次,国家级金奖1次、银奖6次、铜奖6次。
陈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会计师,经济师,现任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正大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等大赛获省级金奖5次、银奖5次、铜奖6次,国家级金奖1次、铜奖3次;获得“大创”国家级立项6次,省级立项2次。
二、指导老师专访
连智华
近年来,在连老师的推动和引领下,有超过1000名学生参与“互联网+”、挑战杯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作为创新创业最高荣誉,在典型示范中激励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报效祖国。
2018年连智华老师指导实施“城归筑梦”创业扶贫计划,该项目深入老区展开细致的调研,带领着学生扶贫创业团队共修改了近400版的文本、深入基层乡村调查了1500份样本,挖掘出15个典型案例,获得22个权威专家联合推荐,获得营收600万元,直接帮助40人、间接帮助2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与政府及企业共签署了36份框架合作协议,带领学生发表了4篇论文,受到近10家媒体报道。该项目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银奖、省赛金奖的好成绩。
2019年7月连老师带领红色双创导师团队指导带领“中天创客”项目学生深入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之一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聚焦临夏州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农户合作社等群体,针对当地优质农产品均面临销售难的窘境,帮助农户拍摄“抖音”短视频进行线上推广,探索出“电商+消费+产业”的扶贫新模式,通过打造电商扶贫产业链,促进“厦临”两地青年交流,持续掀起电商就业创业的高潮,助力当地脱贫攻坚。该项目为临夏培训电商人才869人,帮助43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就业,带动232名电商学员成功创业、103名建档立卡残疾人脱贫增收,还帮助电商学员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开设店铺247家,累计销售9442万。与当地200多个农业合作社达成战略协议,孵化品牌“西有农时”、整合供应链拉动消费扶贫,直接惠及1.2万贫困人口。
2019年,项目模式更是成功复制到宁夏泾源、内蒙古突泉,续写了一段嘉庚人参与的“山海情”。该项目也因此获得2020年福建省逐梦小康特别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厦门日报等中央地方媒体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他不仅是嘉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排头兵,也是守护着嘉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骑士。连老师说:“做一名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从毕业于厦门大学的母校情,直至到嘉庚学院的工作经历,连智华感受颇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他赋予鲜明个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同学们亦师亦友,努力实现教育与教学的“合体”。连老师深受学生的喜爱,拥有众多亲切的昵称,“连哥”“大连”“连爸爸等。很多毕业生都时常和他保持联系,回“嘉”时总会去拜访他。
此外,近3年来,连老师在指导“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双创项目的同时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难忘的经历。他具体解释说,指导创新创业让自己学会了保持“空杯心态”,向其他高校老师学习、向创业者学习、向同学们学习。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面临的困难与风险,共享创业成功后的快乐与喜悦,这更是人生中难得的体验。当指导的双创项目学生一批又一批站在国赛、省赛舞台的聚光灯下时,幕后坚守的他却最是满足,他说:“我们能够给予同学们的其实只是跬步而积的知识增量。但我们一直在借囊萤微光,耕耘千年寂寞。”
周亮
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周老师有一些心得体会:首先,要因材施教,不是每位同学都适合创业的,需要通过RtCatch等人才测评模型,分析学生的性格类型和创业维度潜力,遴选队员;其次,设定好创新创业项目,根据项目需求,将学生按胜任力模型安排到不同岗位,增强人岗匹配度;再次,在创业训练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教练的角色,扶上马送一程后,放手让团队自运行、试错。
周老师认为:(1)“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赛事提供了一个全国性舞台,同学们可以在台下看同龄人都在干什么,也可以自己上台展示交流;(2)赛事与社会紧密结合,要根据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