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从小就对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刻骨铭心。总书记说,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背着我去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2019年3月22日,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问总书记:“您在当选国家主席时,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总书记回答: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他少年时受到的精忠报国思想的升华。
总书记多次讲梁家河的故事。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他说在梁家河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总书记讲自己读书的故事。“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在梁家河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上山放羊时也不忘拿书阅读。如果把总书记在各种场曾提到的作家以及读过书的收集起来,那是一个长长的名单和书单。就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时,问他读过哪些俄罗斯作品。听到他说俄罗斯作品如数家珍,感到很惊讶,并说,我们俄罗斯好多人都没看过这么多。其中总书记特别提到了普希金的爱情诗《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作品的比较以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2、从正定县起步的地方从政故事
总书记说,“正定县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每次骑车下乡,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虽辛苦,但确实摸清了情况,拉近了同干部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感情。”
总书记在浙江时,全部县市区走遍了,对浙江发展提出了“八八战略”,就是发挥八个方面优势、采取八个方面举措。这是什么?这就是要亲自摸清吃透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要吃别人嚼过的馍。
回顾在上海的工作经历时,总书记深情地说:“我与上海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对上海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在上海工作7个多月,他曾先后三次前往瞻仰中共一大会址。习近平明确,谋划上海未来发展必须着眼“四个放在”: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和谋划。
3、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故事
总书记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过中国绝大多数最贫困的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总书记扶贫考察第一站到原晋察冀根据地首府河北阜平。当时总书记讲到,聂荣臻元帅曾流着泪说“阜平不富,死不瞑目”,他听说后深受感动,“我们对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好这项工作。”
总书记还提出我们要精准扶贫,说“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剿匪,派大兵团去效果不好,得派《林海雪原》里的小分队去。
总书记还讲过到湘西十八洞村视察的故事。他说,“爬那个山爬了好远,好不容易才到那里。去了以后,一个老太太见了我问,请问你贵姓,你是哪里来的?她不认识我,因为那儿比较偏远。后来,全村乡亲都来了,我一看全是‘996138’部队,就是老人、孩子、妇女,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去了。那搞什么大事业啊?我说,还是搞‘几条腿’吧!就是养几头黑猪、一头黄牛,再养几只山羊,这能办成。大娘、大爷听了很高兴,说我就要这个。”
在安徽金寨,总书记对老区乡亲们说“我这次专门来看望大家。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进山来到你们这里,就是要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解决的是民生,赢得的是民心。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