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岳清瑞已步入花甲之年,科研报国的脚步仍然笃定……去年,团队牵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服役安全智能诊断研究”获得批准。“我们致力于突破传统服役安全诊断方法的不精准、不及时等瓶颈问题,建立智能诊断基础理论体系,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服役安全,满足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的需求。”岳清瑞说。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我们不仅要敬业,更要乐业”

自1953年考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以来,从学生成长为教师,余永宁从未远离过这个校园;88岁的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是他最珍视的一项。

一本800多页的《材料科学基础》,凝聚了余永宁的毕生教学、科研经验。在北科大,学生们将这本教材叫做“材科基”。不少学生初学时感叹其厚重,视为“天书”,毕业后却小心翼翼地珍藏着……“怀念余老师略带口音的普通话”“敬佩余老师学识的渊博,想念他的可爱和认真”……在网络论坛上,毕业生们表达着对老先生的尊敬和爱戴。

余老师魅力何在?学生们回忆:“严于学问,却没有老学究的死板;德高望重,却没有高高在上的疏离;功底深厚又贴近生活,耄耋之年仍充满年轻人的活力。”纵然年逾八旬,走进课堂的余永宁总是神采奕奕、一丝不苟;课后,他还经常邀请学生到家中做客,探讨学问、谈天说地,“有时还请我们喝咖啡!”

执教60多年来,余永宁从未间断对教学改革的探索:从上世纪60年代的“现场教学”、70年代的“结合课题教学”,到近年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我们不仅要敬业,更要乐业;不仅要教育学生,更要帮助青年成长。”余永宁说。

“子承父业,干钢铁;师从大师,学钢铁;四十载风雨,终身伴钢铁……”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领衔主讲的《大国钢铁》课,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捧。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一代代钢铁人的传承、精神和梦想,他结合自身经历娓娓道来:

“我的父亲是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第一届毕业生,一辈子学一个专业、干一个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有幸师从殷瑞钰院士,近距离感受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科研精神和家国情怀;我从1982年进入当时的武汉钢铁学院学习,一直扎根钢铁行业,未来也将与钢铁为伴……”毛新平说,“我们还需要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继承传统,不懈努力,为实现钢铁强国而奋斗!”

实际上,这不是一门专业课程,而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希望通过开设这门课程,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钢铁工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从前辈们的手中接过火炬,继续攀登高峰,树立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毛新平说。

甘为人梯、奖掖后进的育人精神,是老教授们的共同品质。不久前,胡正寰、余雪子夫妇,蔡美峰、张贵银夫妇向母校捐款,成立教育基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他们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科研成果的价值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行业进步上。祖国的未来要靠青年一代!”这是对母校的感恩和回报,也是对学子们的殷切期待……

“虽然年龄大了,但拼劲不减,我们会一如既往、竭尽全力地为钢铁事业拼搏奋斗、培育新人。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更多钢铁事业接班人,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老教授们的共同心声……


岳清瑞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岳清瑞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