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目前我们的铁路调度控制系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对记者说。
王勇平,这位前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曾因“723动车事故”发布会上那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而从一个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深陷舆论漩涡良久。
如今,七年过去,退休的王勇平现已是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师。4月11日,他为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一次某系统宣传业务专题培训班授课,将近三个小时,他始终保持挺拔的站姿,不坐,也不用讲稿,拿自己发言人生涯最后那场发布会作教材,笑称自己是“反面教员”。
“我反正信了”曾是王勇平很长一段时间的一张标签,近七年过去,远离镁光灯的王勇平曾选择缄口不语,写下20万字的纪实文学《相信》,却始终深藏箱底不肯出版。如今,王勇平渐渐放下以往的重负,越发豁达,自称不会把当年说出那句“我反正信了”当成一生遗憾,而且由衷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我培训过的发言人不要再有发言人成为当事人的经历,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课堂上的王勇平
记者受邀旁听王勇平的“新闻培训课”,听他讲述走下发布台之后的心路历程。
讲课三小时,不坐不用讲稿
2015年11月,年满60岁的王勇平宣告退休。
而在2011年8月,“723动车事故”发生后一个月,王勇平的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宣传部长的职务被宣布免去。随后,他被任命为铁道合作组织中方代表,并出任副主席,远赴波兰华沙任职,在欧洲工作、生活了三年。
退休后,他每天泼墨挥毫、写诗作文,甚至跑到公园与大家一道引吭高歌。此外,他还是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发言人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中新智库危机传播中心研究员,常出现在培训课堂上。
4月11日上午,王勇平在中国传媒大学为某系统宣传业务专题培训班上课。穿着夹克衫的王勇平从位于西客站附近的家里转乘两趟地铁,赶到位于东五环边的传媒大学校园。
课堂上没有长枪短炮,也没有唇枪舌剑。将近三个小时,他从走上讲台到课程结束,面带微笑,不用讲稿,全程都保持一种挺拔的站姿,娓娓道来新闻发布的规律、原则、方法技巧等,并穿插自己的那段发言人经历。
王勇平不忘拿自己开刀,开场就用自己说过的那句“我反正信了”。在过去几年无数次的课堂上,他不断地提到这段旁人看来也许是伤疤的历史作讲课素材。
“我们谁都不是神仙,说错一两句话,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不敢站出来,不敢承担责任,静默无言,造成更大的舆论危机,这是不能原谅的。”王勇平提到,他并不希望在他之后,还会有其他新闻发言人因为说了一两句话从发言人变成当事人。
他也反复地提到一点,“发言人是代表政府发言,如果说了虚假的信息,账是记在政府身上的,一经揭露,会被认为是政府说假话,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一定要说真实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东西。”
“现在的生活很通透,是我想要的”
七年前说出“我反正信了”的王勇平,曾一度成为被口诛笔伐的对象。
2011年11月,王勇平低调离开北京前往波兰时,只有少许的家人和同事送行,他并不想告诉更多的朋友。当天,王勇平最后一个登机,在最后一刻,他对着将要离开一段时期的祖国举起了自己的手臂,作了一个难以言表的告别。
王勇平如今的淡泊以对,放在几年前还难以做到。后来,他的这些过往经历都成为了他的讲课素材,他享受他的老师身份。
去年,王勇平获得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项目年度最受学员欢迎教师奖。这个由学员自己评选的奖项,王勇平开心地在朋友圈晒了出来,他打趣地写道:“在职未曾有荣誉,退后却得一证书。”“自己这是小朋友得小红花。”
那些曾被舆论裹挟的日子早已过去,王勇平说:“现在的生活很通透,是我想要过的生活。”
对话王勇平
“讲课让我感到充实、很满足”
记者:从退出新闻发言人职位到退休,再到发言人培训师,您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王勇平:最大的变化就是从风尖浪口回归平静坦然。平台定位不一样,服务对象不一样,对我的要求也不一样——需不断地学习、提升才能适应。总体上感觉,仍是在为推进信息公开、满足公众需求、发挥媒体作用在努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发言人和授课人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其实,这是一个从台前到台后的过程。过去做发言人的时候,要在特殊场景下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现在不面对媒体,不面对镜头,不面对社会,变得云淡风轻了。我对这种情况非常满意。就拿接受采访来说,以前代表政府发言,是大局,必须严谨。现在偶有记者采访,也只谈谈个人的事,微不足道,相对可以随意。
记者:现在的您身上有很多标签,前发言人、诗人、作家、书法家,也包括老师,这些标签当中,哪一个是您最喜欢的?
王勇平:这些标签,都是别人放在我身上的。退休后,生活变得简单,也丰富起来。写诗、作文、摄影、唱歌、演讲,都是我的兴趣,都是在丰富自己的生活,都是在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感觉特别满足。其实,过去做发言人的时候并不希望大家关注我本人,而是希望关注铁路的发展和变化。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