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段晓瑞 杨质高

第三场主题论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念到实践”

创新实践增进民生福祉

在生态文明论坛第三场主题论坛上,来自生态环境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企业及社会组织代表共同探讨“两山理论”的实践成果。与会代表认为,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作出贡献。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普惠的民生福祉。

“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表示,美丽中国建设为地球家园增添了更多的“中国绿”,“云南在推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进展大、亮点多,成果多,相信借助COP15的平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一定会充满更多美丽的色彩和盎然生机。”

围绕“生态和环境是人类福祉的关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和土地事务负责人多琳·罗宾逊在视频致辞中提出,当我们投资自然时,也是在投资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希望在明年的第二阶段会议上通过一个全新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可持续发展要成为我们共同的志向。

“如何以自然资本为中心,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环境、自然资源与农业处处长兼亚行水资源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帕内拉表示,要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和生态保护以及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结合起来,支持高质量绿色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表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和综合途径,发挥协同效应。例如,云南丽江通过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可持续生计示范点建设;云南腾冲以可持续农业和食品系统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我们探索着包括生态补偿、绿色银行、复合业态等多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模式。”张林秀说,“无论怎样的路径,我们都需要将发展绿色生计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中,作为主流化自然的手段之一。”

现场,来自浙江省湖州市、云南省腾冲县、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浙江省丽水市、山东省蒙阴县、深圳市、江西省资溪县的相关负责人作案例分享。腾冲市委副书记、市长杨艳龙从5个方面,分享腾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探索路径。

论坛还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不同领域的代表,讲述他们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


段晓瑞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段晓瑞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