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人物耀职院 —记职业教育学院李娅玲副院长
“春蚕到时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描写的正是天底下最平凡却又最伟大的职业——教师。是他们,用三尺讲台撑起了学生浩瀚无边的天空;是他们,用简单的课本描绘了学生的光辉的成就;是他们,用五彩的粉笔勾勒出学生多姿多彩的未来……在我们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就有一位如此默默奉献的教师代表,那就是我们的李娅玲副院长。她以渊博的教育知识和执着的教学追求,成为一届又一届学生追梦道路上那盏明亮的指航灯。
一、学无止境的求学经历
李娅玲,女,湖南涟源人,博士,英语言文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国际合作综合英语课题组专家,综合英语实验教材副主编。李娅玲副院长于1987年,毕业于湖南省娄底师专英语科英语教育专业;1993年获中南大学英语本科文凭;1996年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言文学硕士课程学习班结业;2004年7月至8月,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语言教师培训;2006年6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博士学位。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课程与教学系访问学者。
二、硕果累累的教育成就
李副院长在1987年7月至2002年2月期间在湖南省娄底师专外语系任教并曾任党总支书记等职;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被湖南省教委选派赴泰国南邦商学院担任对外汉语教学教师; 2002年3月至2013年5月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外语系,曾任副主任等职;2013年至今任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外语教育政策与战略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河南社会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曾主持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基金课题等多项;还出版专著《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为《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研究与实践》著作的第二主编。
三、感悟魅力,采访回顾
作为一名博士、教授、副院长、学者,亲切的她似乎有着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热枕与激情。在短短的采访的采访过程中,笔者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洋溢在李副院长身上的魅力,不仅仅是对待工作和学习的爱与追求,更是对学生那种久久萦绕在心头的真挚教导与牵挂。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简单重温一下李副院长对笔者的采访回答。
(一)亦师亦友亦母亲,授业育人为根本
记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最自豪的是什么?
李副院长:桃李满天下,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
李副院长在教学成绩上硕果累累,可谓是无数教师工作者羡慕不已的荣誉光环,但在李副院长的心目中,永远比不上培养优秀学生那么重要。她是学院老师和学生们心目中最受欢迎的老师,完全是因为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生活里,她总是和学生融成一片,像普通朋友一样嘻嘻哈哈,也像母亲那样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来没有高高在上的领导架子。她在从事教育研究的同时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
(二)日积月累促进步,教学相长共成长
记者:您从教多年,能和我们分享下一名的教师的成长历程以及您认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吗?
李副院长:成为一名教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大家当初选择当一名教师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有的是真的热爱、真的乐意来选择今天的职业;有的则不一定,可能是奉父母之命。但我认为,不管你选择的原因是什么,都要做好心理准备,都需忠于自己的选择,热爱教育工作。一名教师的培养首先是从学生时代开始,一位教师在走上岗位之前,且不说他是否优秀,他都要耗掉至少四年的时间在大学里打基础,毕业后还需要有一到两年或更多的时间在教学一线将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良好的教育素质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要求日积月累的学习升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多读书,读一些对我们有所帮助的书,读一些能让我们开阔视野的书,读一些做人的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的同时要思考,不是所有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我们要用批判的思维去读书。还要做研究,包括学术方面的研究,让自己的专业有所发展,我们还要研究我们教学的对象,就是我们的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学也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往往都喜欢和教师赛跑。我们老师也应该希望有一天学生能跑在我们前头,但我们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所以我们不仅要一面教,还要一面学,当我们抱着学习的心态来教学时,无论是知识还是教学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心系祖国命脉,育职教人才之沃土
记者: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时期,华南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