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夏淅
编辑|李曙光
航空这门生意变了。
在大家过往的印象中,这是个令人艳羡、体面、收入颇高的行业。
但疫情的冲击下,一切都变得艰难。3月5日,英国廉价航空弗莱比航空公司宣布破产;5月20日,法航-荷航集团宣布结束法航旗下所有空客A380型客机运营,提前退役该机队;8月11日,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称,其旗下所有机型7月没有新订单;8月25日,美国航空公司宣布10月将裁员4万人……
全球范围内的航空公司,都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打击。整个航空业预计全年亏损843亿美元(人民币约5700亿元),是北京市202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收入的2倍有余。
此次危机在航空业内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浪头,如何平复这种跌宕,是未来几年持续的课题。
空姐的工资变成了2000多元
阿路在一家南方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岗。他所在的部门每天要指挥几百架飞机的起和落,决定由哪架飞机飞哪个航班,以及受天气影响要延误多久。
“飞机和车子一样,都是要跑起来才不容易坏。但疫情期间很多飞机用不上,只能一直趴在地上,虽然公司也会轮流使用,但维护成本应该还是变高了。尤其是在南方城市,空气过于潮湿,有的机型就需要开到西北的专门地区停放。”
对于每天和飞机打交道的阿路来说,航班数量的收缩是显而易见的。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不仅航班数量大幅缩减了70%以上,客座率也只有10%左右,五六月份逐渐恢复到60%-70%,暑假期间才回到80%-90%。”
但是客座率回升,并不代表航空公司就开始赚钱了。阿路的判断是,目前的整体票价远低于去年同期,“要知道现在是全年旺季,但是大家都在卖特价票”。
相比阿路,作为空乘人员,小纯距离天空的距离更近一些,飞行中的感触也更强烈。
她主要飞的是国际航班,以前一个月能飞三四趟,90多个小时的航班小时数,能赚个一万三四左右。疫情之后,国际航线基本全部停航了,国内航班也所剩无几,一个月也就能飞上一班,基本上每天都是待业状态,工资差不多只有2000多了。
长达半年的低收入状态下,她有很多同事离开了这个行业,有的去卖保险了,有的还在家待业。而她之所以能够留下,离不开家里的帮衬。
但相比收入,她更在意的是心理上受到的冲击。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作为每天接触大量旅客的空乘人员,却不能拥有任何防护措施。用她同事的话说,“飞国际(航班)的话,戴口罩容易被打”。
她印象中最深的画面,是整架飞机上的旅客都捂得严严实实,防护服、口罩一个不落,甚至可以在十几个小时的行程中不吃不喝,对服务也没什么要求了,只想回家。飞机落地后,很多瓶装矿泉水的瓶盖都没有被拧开过。
相比拿着低薪的小纯,已经失去工作的晓林,要更加焦虑。
她对市界表示,从新闻专业毕业后,她因为兴趣选择了空乘这个职业。毕业后先是3个月的地面实习,然后是3个月的培训,再加上之后飞机上的实习,前后差不多花了大半年时间,还掏了1万8千元的培训费。
结果疫情来了,航空公司一直拖着不和她签正式合同,等了几个月,被通知解约了。那一批200多人,全都一样的遭遇,培训费也要不回来。
在她看来,裁掉老员工成本太高,她们这些实习生就变成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为了安抚他们,航空公司画了一个大饼,称什么时候公司经营回到疫情前的状态,就什么时候让他们回来。但小木看新闻里说过,这大概要等到2024年。
一只脚已经迈入飞机的飞行学员白同,基本完成了航校的培训,却因为疫情被拖住了另一只脚。“现在民航局考点的考试名额紧张,各种考试都报不上,只能等消息。按照原来的进度,我本来应该已经入职了。”
这些从业者的经历是一个缩影,背后映刻的是航空这个业态的剧烈改变。
“心酸”的航空公司们
所有维度的损失数字都在创纪录。
2020年上半年,国内民航生产运输规模发生断崖式下降,全行业累计亏损740.6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具体来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19.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5亿人次,分别同比下滑49.2%和54.2%。
其中,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7家上市航空公司合计收入1156.49亿元,同比减少53.7%,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盈利95.11亿元到亏损430.38亿元,同比减少552.51%。
在这7家航空公司中,海航控股和华夏航空分别是受影响最大和最小的两家。前者亏损金额高达125.4亿元,在海航系资金链问题的大背景下并不意外;后者盈利0.08亿元,成为唯一一家在疫情下仍保持盈利的上市航空公司。
与此同时,7家航空公司的带息债务升至有史以来最高值,合计约4100亿元。资产负债率自2016年“去杠杆”后不断下降,但2020年6月末已经回升至69.97%。
疫情压力之下,大家不得不重新敲响银行的大门。
“灾难性”的2020年上半年,虽然给所有航空公司都带来了沉重打击,但相应的业绩表现,也为看清航空业的本质和不同航空公司不同的抗风险能力,提供了一个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