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钧衡
铁肩妙笔热心肠
郭钧衡现任东阳日报社经济开发区新闻中心副主任。在1999年4月入职前,他曾在部队服役3年,在原上卢派出所治安联防队工作12年。或许受这些工作经历影响,他身上有了一些特质:嗓门大、性子直、做事果决。
跟他接触久了,还会发现他古道热肠,有“江湖义气”。同事在接待读者来访、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等方面遇到棘手问题,他听闻便“噌噌噌”跑过去,了解前因后果,入情入理地解释沟通,为同事解围。采访对象经济困难,他二话不说掏腰包献爱心,还动用人脉资源组织捐款,帮助对方走出困境。
2005年,六石街道新建村村民蔡玉梅产下龙凤四胞胎,全部属于极低体重儿。早产儿的治疗费用以及后续的生活费用,让全家陷入经济困境。郭钧衡采访后,把四胞胎家庭当做基层联系点,持续跟踪报道了十余年,还在孩子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每个节点,帮忙联系学校,关注他们成长。2011年9月1日是四胞胎到六石初中上学的第一天,恰好郭钧衡的儿子也要到高中报到。他让儿子独自背着铺盖去学校,自己则驱车把四胞胎送到学校。
一篇篇充满温情的文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四胞胎的关爱。如今四胞胎健康成长,全家告别危房,搬进了新房。
2007年,在我市打工的贵州籍女子李小面患癌症,因家庭贫困放弃治疗。同院的一名好心病友表示愿意帮助李小面治病,省妇保医院通过相关媒体寻找下落不明的李小面。郭钧衡获悉后,第一时间找到李小面并安排她赴杭州治疗,社会各界也纷纷献爱心。央视记者就此专门拍摄了记录片《3号病床》,在央视一套、四套和十套节目中播出。
一直关注民生新闻的郭钧衡,经常要面对突发事件。有一次,一位民工讨薪无果,握刀自残,要求见媒体记者。接到公安系统通讯员电话后,郭钧衡迅速赶赴现场,掏出记者证亮明身份,用轻松的口气和对方聊天,倾听对方心声、诉求,并递上香烟套近乎。在一番倾诉后,民工卸下了心理防线,场面化险为夷。
多年来,郭钧衡一直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参加救援、安保巡逻等活动。2017年1月,一位来自诸暨市岭北镇的老人到东阳购买年货,因搭错班车来到六石街道迷了路。郭钧衡和东阳义工协会六石分会队员多番联系,问出了老人家庭地址,由他驱车20多公里把老人送回家,晚上回到家时已将近10点钟。
进报社20年来,郭钧衡怀满腔热情行走于新闻的江湖,看人生百态、食人间烟火,写出了一篇篇带着泥土芬芳的好新闻。进报社次年,他就被评为东阳市优秀宣传工作者,2018年被评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年度优秀人物,许多作品获得中国县市报新闻奖、浙江新闻奖、金华新闻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