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宣传深化对许振超、曾呈奎等重大典型的学习宣传,推出了一批新典型。组织摄制电视电影《金牌工人》,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及六部委领导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映式,扩大了许振超先进典型的影响。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给许振超回信为契机,掀起了学习宣传许振超精神的新热潮。编辑出版曾呈奎纪念文集《蔚蓝色丰碑》。先后推出全国重大典型“军中许振超”朱桂全、新时期海关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周正、全省重大典型城阳村党支部书记袁秩民、爱心群体“微尘”、“红飘带”服务窗口典型群、“大洋一号”和自主创新的海尔集团等20多个先进典型,在全市形成了一个由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企业家、军人等组成的先进典型群体。中央主要媒体对青岛市爱心群体“微尘”的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做出了“这是我们社会的正气歌”的重要批示;组建了“微尘”事迹报告团在全省举行巡回报告会36场。“微尘”和出租车驾驶员莫立斌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

文化工作

精品创作组织开展第六届“青岛市文学艺术奖”评选,青岛市创作的《金牌工人》获中央电视台数字电影百花二等奖、《二小放牛郎》获全国优秀儿童剧最佳剧目奖、《天堂向左深渊往右》入选纪念话剧100周年全国话剧新剧目展演,市话剧院、市京剧院公益演出获2006年度“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项,青岛市文艺演出首次获此奖。全年全市获省级以上文艺奖项400多项。推出了一批精品图书,有46种(套)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8次。

各类文化活动协调德国音乐协会、中国音协、周广仁钢琴中心在青岛举办音乐项目,实现了德国音乐大师班、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等国际级音乐活动和赛事永久落户青岛。举办“书香青岛——第二届图书文化节”、韩国影视文化节、青岛音乐节、国际大师钢琴巡演等活动。筹备2007年“金凤凰”奖系列活动,实现了“金凤凰”奖永久落户青岛。开展“青岛文化大拜年”系列节庆和“迎奥运——欢乐青岛天天演”等文化活动,全市有4处文化广场当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广场,6项广场文化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项目。

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凤凰岛影视传媒产业基地、金凤凰影视演员之家建设,完成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一期工程。开展“三下乡”、“捐赠图书下乡,共建农村书屋”活动,促进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

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文化产业发展年”活动的意见》,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青岛市作为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文化新闻出版单位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一条滨海文化长廊、五条特色文化街、六大文化产业基地、八大优势文化产业群,促进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省文博会期间,青岛市实际签约文化产业项目21个,合同投资总额90多亿元。

意识形态领域管理

严格各项新闻管理制度,加强对小报小刊的管理,确保健康向上基调。做好公共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管理,准确、及时、有序地开展正面新闻报道,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狠抓专项治理,全年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3万多件。执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范商业网站登载新闻工作秩序。加强对网上热点舆情的处置,组织发布正面权威信息,有效杜绝网络谣言的传播。落实24小时网上监管工作制度,提高互联网管理水平。开展“e网平安——共建和谐文明网络”活动,针对影响稳定的热点敏感话题,及时加强管理和引导,消除不稳定因素。

宣传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开展宣传文化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全市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宣传干部理论培训、高级政工师岗位培训、文艺创作骨干培训、挂职锻炼和出国学习考察活动,规范新闻、社科、政工系列职称评审工作,提高宣传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市委宣传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培育提炼“弘理聚心”机关品牌。加强宣传文化系统舆情信息工作。全年上报中宣部、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2000余篇,市委宣传部被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分别表彰为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许振超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许振超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