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人很看好施正荣的项目,2001年李延人退休后作为国有股东代表出任尚德的董事长。
他的人脉、资源让尚德的羽翼日渐丰满。刚成立的尚德总是缺资金,他与施正荣此时的分工是:施正荣负责企业内部管理,李延人负责拉投资让公司正常运转。
李延人在尚德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这就埋下了李延人与施正荣矛盾的“种子”。尚德在多方努力下慢慢步入正轨,以李延人为代表的本土派与施正荣为代表的海归派开始了“斗争”,本质上是双方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最大的矛盾就体现在利益的分配上。理念不一致的双方,李延人对尚德是有些专制意味的,有时候是什么都要管,管理层理念的不同导致公司的管理出现问题。
施正荣曾经客观的评价过李延人,“李总与整个企业的运作以及企业成长息息相关。说实话,如果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公司第二条生产线、第三条生产线。”他知道李延人对于公司的贡献多大,也从不否认。
关系破裂
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利益上的纠纷就会有摩擦,在施正荣与李延人相处的那几年,他们曾合作默契,但是一家企业只能有一个掌握全局的人,两个人势必要走向分裂。2004年两人的矛盾正式浮出水面,因为公司的一个技术骨干离职,还带走了公司的核心资料、机密,这让尚德损失不小,施正荣愤怒不已,情绪化的他在股东大会上直言“他是被人排挤走的。”
之后二人的矛盾在尚德正式公开化,两个人的事情被政府知道后,无锡政府表示会坚定的站在施正荣一方,这一次李延人输了。
2004年9月的一天,尚德在董事会宣布,李延人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为了感谢他对公司这些年的付出,公司送给李延人100万元人民币和一辆奥迪A6 轿车。就这样,李延人离开了无锡尚德和施正荣。
虽然在尚德做董事长,但他却没有公司的股份。他说过,“一个没有股权的董事长,在关键问题上没有发言权”。他看好尚德的未来,想在公司上市前购买公司股份所以拒绝了尚德之前的赠送股份的要求。
对于施正荣和李延人是怎么走到分崩离析的地步,外界议论纷纷,李延人说过一句话,“亏损的时候大家相安无事,而一旦企业开始盈利、上市,涉及利益分配,矛盾就产生了。”而施正荣也说过:“矛盾最终体现在对公司的控制权上。”李延人的出走是尚德走向私有化的前兆,一家企业的人员变动往往也暗含企业的战略规划,不久的将来李延人背后的国有股份在日后也会逐渐退出。
四、被推上神坛的首富
三年磨一剑
从2001到2004年,尚德成立的三年里施正荣为公司发展全心全意的付出,融资、开发新项目、每天都是变幻莫测、惊心动魄。尚德在成功完成了第二次扩产后,产能达到50兆瓦,这次扩产带来了8529万美元的盈利,净利润为1976万美元。这份成绩单对于尚德来说是不错的成绩,毕竟在前几年整个公司都处于亏损的情况。这次盈利也向投资者证明施正荣的选择是对的。
总理来了
尚德的成功是新能源未来前景光明的最好典范,国家高层开始关注这个成立才三年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