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昌宝 朗诵:路芳

河北路267号,这栋风格别致但多少被院墙遮掩的小洋楼,因为它昔日的主人而颇受瞩目,此人就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外交家顾维钧。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些重要的历史关头,都留下了顾维钧的作为和历史印记。

在1923年顾维钧第二次就任外交总长期间,正值曹锟当选总统之前和黎元洪退任之后,也就是摄政内阁依据宪法行使总统职权之时。日本新任驻华公使芳泽谦吉抵京。根据惯例,新公使应该拜访外交总长并请求安排递交国书,在会晤中将国书副本交给外交总长,以便使外交总长确切了解国书内容,以便为国家元首拟就递交国书仪式上的答词。然而芳泽借口中国当时没有总统,竟然越过这一程序,直接走马上任,并开始照会外交部进入正式工作流程;同时,芳泽公使的一个代办还在北京继续履行职责。这直接违反了当时的民国宪法和外交惯例。因此,顾维钧下令外交部不予理睬照会,并指示外交人员在答复日本公使馆的质询时说:外交总长尚不知道芳泽先生已经抵京。报纸刊载这个事情后,各国公使也意识到芳泽公使的身份尚未得到中国政府完全承认,这使得正在拜访各国公使的芳泽陷入窘境。

就在双方僵持之际,芳泽没有正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通过中国政府其他总长游说顾维钧,以化解矛盾,甚至还想通过举办宴会的方式私下达成和解。顾维钧当然拒绝出席这样的宴会。最终,芳泽公使不得不履行惯例的程序前去拜访顾维钧,并递交了国书副本。

顾维钧对程序的看重,不但维护了中国政府的形象、尊严和国际声誉,而且体现了一个职业外交家的专业素养。可见,顾维钧捍卫原则、不卑不亢的为官之道和君子风度,即使面对强大国家和强硬、蛮横的外交对手,即使自己所在的国家贫弱混乱,但依然能够赢得真诚的尊重,这一点值得习惯性地陷于民族亢奋情绪和非理性的国人深思。顾维钧此举也赢得了芳泽本人的好感和爱戴。1954年,芳泽作为驻台湾“大使”亲自到机场迎接回台的顾维钧,并设宴盛情款待。日后但凡遇见中国人士,总要关心地询问起“老朋友”顾维钧的情况。


商昌宝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商昌宝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