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第

杨连第,1919年生,天津北仓镇人,1949年2月参加了铁道纵队一支队随军工作,1950年9月参军,1951年6月入党。在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为抢修被破坏的陇海铁路桥梁,杨连第采用单面云梯只身飞步登上45米高的陇海铁路8号桥(当时全国第一高桥),连续爆破百余次,清除桥墩混凝土26立方米,整平5座桥墩顶面,提前20天完成任务,被解放军总部授予“登高英雄”称号。

1950年11月,杨连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多次出色完成大桥抢修任务。1951年7月,杨连第带领战士,头顶美机的狂轰滥炸,采用“钢轨架浮桥”法,保证了军需物资及时运往前线并使正桥顺利抢通。

9月的清晨,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天津市北辰区杨连弟公园。在翠柏掩映中,杨连第半身石雕塑像矗立在公园中央,由洪学智上将题词的“登高英雄杨连第”七个大字熠熠生辉。仰望英雄塑像,仿佛看到他正在登高的身影。70年前,杨连第仅凭一根钩杆强行攀登至45米高的天险八号桥墩顶,连续3天爆破百余次保证了铁路运输线提前抢通;68年前,他冒着生命危险利用白天敌机轰炸间隙抢修沸流江大桥,开创了铁道兵部队在朝鲜战场白天抢修的先例;68年前,他带领全排战士头顶美机狂轰滥炸连续奋战30多个昼夜,在朝鲜清川江上11次成功架设铁路浮桥保证军需物资及时运往前线。

初次记住“杨连第”的名字是1999年,那年9月我乘坐2097次普通列车从洛阳前往四川大英县工地,火车行至陇海线三门峡陕县观音堂镇境内时,车体西北侧山坡上矗立的纪念碑清晰的映入眼帘,碑面镌刻“杨连第烈士永垂不朽”九个大字,碑身上窄下宽、碑面面朝铁路。后来由于工作关系多次乘坐火车从那经过,每当进入陇海铁路陕县境内时,总是不由自主的提前到窗边静静等候火车从“杨连第烈士纪念碑”疾驰而过。虽然每次都是匆匆一瞥,但“杨连第”这个名字却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遗憾的是始终不知道他的的生平事迹。

后来在工程队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教育中才知道杨连第原来是铁道兵的“一级英雄”、 “特等功臣。杨连第,原名杨连弟,1919年出生,天津市北仓村人。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8月,杨连第所在的部队奉命抢修陇海铁路八号桥。由于技术落后,只得靠人力在半空中作业,而且随时都可能粉身碎骨。当地民众都说:“八号顶,八号顶,掉下来就摔成饼”。杨连第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智慧,仅凭一根钩杆钩住距离三至五米不等的铁夹板,强行攀登至墩顶,成功搭设单面云梯,以一块木板作掩护,轻伤不下火线,连续3天爆破百余次,炸平5座桥墩顶面,保证了架梁任务的完成,提前抢通了铁路运输线,为解放大西北抢得了宝贵时间。荣立大功一次,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2年5月15日,已升任副连长的杨连第正在清川江大桥上指挥起重钢梁时,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追授为“一级英雄”、 “特等功臣”,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纪念杨连第同志的不朽功绩,1952年,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八号桥为“杨连第桥”,将八号桥附近的火车站命名为“杨连第车站”。他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从那时起就清晰的刻在脑海里。

二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中再次重温“登高英雄”杨连第英雄事迹,心潮澎湃。以杨连第为代表的广大铁道兵前辈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深刻诠释了老一辈铁道兵怎样守初心、如何担使命;“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铁建人秉承始终未变的初心和使命砥砺前行;铁道兵精神和新时代杨连弟精神不断激励和鼓舞着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立足组织工作,用自己具体的工作行动与态度,用自己无悔的青春与奉献,用自己对党的忠诚与力量,踏实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信念、奋力担当,为党建工作在基层扎根扎实不懈努力。

(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 党委组织部 王玉龙)


杨连第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杨连第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澳超联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