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专家杜大卫
六、《国标》的研制
为了规范英语标识的翻译,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和顾问团编写了“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英文译法的地方标准”,共出版了十一本分册。
与此同时,为迎接上海世博会,江浙沪三地语委联动,研制并颁布实施台了“上海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江苏省公共场所标志英文译写规范”,“浙江省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陕西省为迎接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也研制并颁布实施了“陕西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等地方标准。
为促进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的规范化,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2011年8月29日,“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专家委员会成立会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主持会议,来自北京、上海和江苏三地部分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标准委、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上海、江苏省市语委负责同志等 30 余人出席了会议。成立会上宣布“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专家委和“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研制课题组成立,同时开通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网站。之后的研讨会上,专家委员会还审议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的“通则(草案)”,该国标后改称《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在国标研制启动之前,社会各界对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外文译写规范呼声很高,在 2000 年全国“两会”上,十几名全国政协委员还就此联名提案。随后几年,我国各地在城市建设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相关省市还制定了公示语翻译的地方标准,这些实践为制定国家标准奠定了基础。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的工作规划,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包含英、俄、日、韩四个语种,覆盖交通、旅游、文娱、体育、卫生、商贸、餐饮住宿等十多个领域,并希望与即将承办国内外重大活动的城市合作,共同进行语言环境规划。
教育部语信司邀请我参加“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研制课题组。从此我就参加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历时近7年的研制工作。
《国标》研制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网络进行。每年还要多次集中讨论定稿,在上海、北京和南京召开了多次研制工作会议。参加《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研制工作的主要人员有柴明颎、潘文国、丁言仁、戴曼纯、姚锦清、王银泉、戴宗显、白殿一、刘连安、张日培、林元彪等。张日培作为课题研制组的秘书主管日常协调工作。
国标专家委和课题组成员合影
经过整整七年的编写,完成《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标研制,包括一个通则和9个分则,共10个部分。9个分则规定了交通、旅游、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邮政、电信、餐饮、住宿、商业、金融共13个服务领域的英文译写原则、方法和要求。同时还编写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指南》,出版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一本通》七册,已由外研社出版。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发布会
出席发布会的部分国标研制专家
发布会现场的纸质版国标分则
关于《国家标准》研制过程的详细介绍,可参阅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日培在《中国翻译》2016年第3期上发表的《从地方标准到国家标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新里程》。
二十七年前,从参加检查亚运会场馆中英文纠错开始,到今天国家级的语言标准以法规形式的公布,我经历了全过程,这是一段漫长的期待,但最终得出了丰盛的硕果。
凡参加“规范英语标识”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一件很琐碎的工作,费力不讨好,标识翻译错误没完没了的出现。从时间上说,费时间,检查一个单位,走半天看不到几个标牌。对于有专业工作的人员来说,这项工作对于业务进取不带来什么好处。对在学校工作的老师来讲它不能促进“职称评定”,也没什么经济上的收益。
参加这项工作我深深感到,凡参加这项工作的人,不管职位高低,无论年纪多大,每个人从未想过回报,没有想过参加这项工作会给自己业务上和仕途上带来什么好处,只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在促使大家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多年来,大家一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一门心思,想怎么把大街上的标识翻译错误问题解决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的结果是坚持的结果,是思考的结果,是无我的结果,是时运的结果。
七、体会
《国标》实施了,但“错误标识”还屡屡出现。我们这些年来开了不少关于“规范标识英语”的学术研讨会。总是听那些“哪儿有个什么错误标识”,“我们应该立法”,“发动群众去找错。”等等。这种话我们听得不少了。这几年的标识纠错可以归结为下面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标语、标识牌上的文字是否需要全部用双语表示?比如有时间性的宣传标语,鼓动性的口号,或带有“广告语”性质的中文句子。我曾见用英文打出了“欢迎上级部门莅临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