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走了以后,诗人心潮翻腾。経ー二天的再三思考,终于走出徘徊,决心彻底放弃创作长诗《黄河吟》的念头。于是,在我队队员胡志涛协助笔录之下,5天之后,长达四百多行的煌煌巨篇 《黄河大合唱》歌词,落地降生!
词曲创作的交接时刻
抗演三队内部有个规定:不管你是队长、组长或是队员,无论你干的是哪一行:戏剧、美术、文学,或是行政等,除节假日、行军或昨夜演出结束太晚之外,每天集体早操之后,必须练习发声至少一刻钟,早饭后练歌一小时。三队绝大多数的队员都曾是大城市抗日救亡歌咏团体的成员,有些还是歌咏团体或者当地歌咏运动的骨干,爱好歌唱,愿以歌唱作为抗日宣传武器。但在一个综合性的文艺队伍里,难免有少数同志不识简谱或者识谱水平不高,以至练歌时还需一句一句地教唱,颇为费时,影响效率。为迎接《黄河大合唱》的排练,腾出更多排练时间用于提高演唱质量,经队务委员会认可,我作为队上的音乐组组长,发动和布置了一场“识谱运动”,为期一周,听我主讲的ー二次大课,然后毎个队员各自按识谱程度高低,选学、自习一首新歌,最后在总结会上当众演唱,接受考核。并提前宣布,届时将邀请冼星海同志前来指导和检阅,藉以引起大家对提高识谱能力的重视。
“运动”开始后不几天,光未然从医院回到西北旅社,带着刚刚脱胎的《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歌词。怎祥把它交给冼星海?
决定在3月11日,紧接“识谱运动”总结会之后,举办歌词朗诵会。
3月11日,适值农历正月十四,月亮为西北旅社的坡坡沟沟撒下银光。在旅社的一个宽敞的窑洞里,聚集着三十来个队员,还有几名客人,其中坐在靠门边比较显著的位置上的,乃是三队所敬爱的冼星海。他是我们音乐工作上的导师,也是我们亲切的朋友。靠近窗户,坐在土坑上椅子中的是诗人光未然。他面前搁有一张桌子,上面那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诗人手里的词稿,脸上容光焕发。
朗诵会开始,诗人首先大略说明歌词创作动机、意图和过程,然后详细介绍《黄河大合唱》的结构。它由体裁形式相互不同的八首歌曲组成,依次为:一、男声合唱;二、男声独唱;三、朗诵歌曲;四、女声齐唱;五、男声对唱;六、女声独唱;七、轮唱;八、混声合唱。每首歌曲之前冠有“说白” ?,它是歌曲的引子,为歌声的进入开道铺路;在前后两首歌曲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八首歌曲之中,有一首是诗朗涌《黄河之水天上来》......
听到这里,我们不禁为之动容,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歌词,它是新创的。星海和我们一样,脸上露出惊喜兴奋之情。他在法国留学多年,当然听到过“康塔塔”、清唱剧(ORATORIO)、弥撒(MISSA)等大型声乐曲,但他也是初次看到如此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端起茶缸喝了几口水之后,诗人升始高声朗涌: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
四百多行的诗句,25岁的青年诗人一气呵成,从头朗诵到底。我们的心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而跳动。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全窑洞一片安静。这是多么美好的艺术享受!顷刻,我们似乎都醒了过来,掌声响彻全窑。
掌声中,星海同志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把将词稿抓在手里:“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
临行之前,他再三叮嘱:尽快去他家详尽介绍渡河实况、壶口壮景和吕梁山根据地的战斗情况。
今夜的朗诵会,是诗人交班、作曲家接班的时刻,前者已为后者提供了扎实的创作基础,提供了可以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和展开音乐创作才能的余地。这八首各具特色、风格回异的歌曲,被那些说白词衔接得天衣无缝,已经成为整体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从整体看,这八首歌词,首首均以黄河为题材,又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为全篇的中心主题,构成浑然一体的大合唱。艺术上变化与统一的审美原则,在《黄河大合唱》歌词的创作中得到完满的体现。
词作者独出心裁,以“说白”的形式作为渡桥,使两首不同内容的歌词彼此相连贯通。这样的作用,是通常仅以器乐作为过渡手法所无法完成的。采用“说白”,也为当时缺乏乐器手段的遍布全国的群众歌咏团体,演唱和传播《黄河大合唱》创造了条件。
实际上“说白”本身便是一首短诗,它同朗诵诗《黄河之水天上来》结合在一起,为整部歌词增添诗情,使诗意更加浓郁,使歌词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诗的素质,是《黄河大合唱》的重要特色之ー。
恐怕词作者本人当时并未想到,《黄河大合唱》歌词的降世,已在中国歌曲形式的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已为中国今后创作大型歌曲提供了借鉴。
《黄河大合唱》全曲的诞生
从西北旅社到鲁艺星海宿舍,下一坡上一坡,途中还需穿过延安县城的整条大街,路程不短。星海一见我,迅即离开书桌热诚相迎,怀着殷切的盼望,透出亲切之情。
说是殷切,他是急于要了解抗演三队在黄河东岸前线敌后所经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