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记者 张玉香
编者按
近40年来,山东民办高等教育在探索中前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山东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5年12月18日,山东省政府颁布了《山东省社会力量办学暂行办法》,这是改革开放后山东民办教育界的第一部专门性政策文件。此后,为了加强监管,省政府先后于1999年、2001年和2002年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山东省实施<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办法》和《山东省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对社会力量办学进行了规范,同时对于社会力量办学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提出了一些突破性的保障措施。
2013年,山东省通过民办本科特色名校建设等示范项目、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补助等,公共财政累计投入已超过2亿元;同时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放开民办高校收费管理;加大对民办高校的帮扶力度,实施了公办高校帮扶民办高校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联合发文,明确民办高校教师职称由学校自主评聘。
回顾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离不开一批民办高校创建者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山东英才学院是山东民办高校的代表性学校之一,其创建、发展过程,或可让我们管中窥豹,一瞥山东民办高校发展风貌。
嘉宾简介
夏季亭,1960年生。山东英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智库专家、山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兼任全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等职务。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黄炎培杰出校长奖”“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
山东英才学院是山东民办高校的先行者,夏季亭作为英才学院的创建者和掌舵人,见证了整个山东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也经历了民办高校发展的艰辛与不易。
谈到英才学院的发展,夏季亭认为,关键是他们抓住了国家政策所带来的机遇顺风而上。“风起来了,你要不要飞,朝哪个方向飞,就取决于你的信心与决心。”
英才学院初创,圆落榜生大学梦
大学毕业后,夏季亭曾经干过记者。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扫清了思想障碍,中国人的创业热情迸发出来。当时还在做记者的夏季亭采访了包括牟其中、吴敬琏等创业明星和经济学家,这让他更加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鼓励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依法创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1997年,国务院颁行《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民办教育的规定,山东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范围,省教委为此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工作领导和管理的通知》。
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支持,使夏季亭的创业梦想终于生根发芽。“1997年,我看到当时山东省30万人参加高考,有20万的‘落榜生’。我曾在公办大学当了6年老师,能感受到社会需求与公办高校的供给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业的好机会。我和妻子杨文一直都有一个教育的情怀——创办一所大学,满足年轻人上大学的渴望。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就是‘圆落榜生的大学梦’。”
当时的民办高校还是新生事物,并不为多数人所认可。为了增加学校的“含金量”,夏季亭想聘请刚刚退休的山东师范大学原校长陈龙飞教授。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陈老家中。“说实话,我当时心里真没底,不知道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会不会‘屈尊’来一所民办高校当一个副院长……”没想到陈龙飞教授在听完夏季亭的想法后,当即表示愿意参加。随后,山东大学原副校长乔幼梅教授等一批老教育家先后加盟英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要把民办高校办得和公办高校一样好。
三个月的时间,夏季亭从跑各种批文到招人、租赁校舍、购买各种物品……第一炮打响了,来报名的学生竟达4000多名,创造了当时全国民办高校招生的奇迹。然而,当时学校能提供的上学机会有限,最后只录取了720人。英才学院成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报纸上登广告说那年不再招生的民办高校。
学生招进来了,夏季亭却累倒了。他因为心脏早搏住进了医院。学生入校后,他从医院里“偷”跑出来,看到欣欣向荣的学校,在喜悦的同时,他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看到这么多家长把未来的希望交给我,让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夏季亭并没有想得太清楚。“我们当时并没有看那么远,觉得能把学校办起来已经很不错了。当时大着胆子提出10年建成在校生万人规模的高校,至于将来能成为本科高校,想都没敢想。但是建校后的第六年,英才学院就成为济南第一家在校生万人规模的民办高校。”
但是,办学的过程依然充满着艰辛,尤其在初期,资金问题时常困扰着学校发展。“最困难的时候,是全体老师拿出钱来支持学校发展。有的老师把结婚、买房子的钱和借亲戚的钱拿来给学校用。”英才学院的老师对学校不计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