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恒武院士2月28日逝世的消息,我是于3月7日从《科学网》上获知的,题目是《彭桓武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当时网上只有一条很不起眼的消息:3月6日上午9点,彭桓武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吴官正、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立昌、曹刚等送来花圈,国务委员陈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礼,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朱祖良与周光召院士、朱光亚院士、于敏院士、黄祖洽院士、陈能宽院士、吴文俊院士、张存浩院士、何泽慧院士等,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600多人前来向彭桓武作最后的告别。2007年2月28日,这位科学大师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

我用百度搜了一下“彭恒武”,显示仅有1100条,几乎没有他去世的消息和他的事迹介绍,只有中科院的网站上发布了彭院士去世的消息,另外还有黄祖洽院士等人的几篇追忆文章。我用百度又搜了一下“张钰”,显示有160多万条。网络对“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院士的关注程度不及对张钰的千万分之一。我非常惊异并感到悲凉,为什么国内几大网站都很难见到有关科学家的只言片语呢?如果说普通老百姓的眼球只愿意盯着娱乐大师,而不喜欢“德先生”和“赛先生”,作为以引领群众走向民主与科学为己任的几大网络媒体,在这位终身为中国富强而奋斗的伟大科学家去世的时候,不应该集体失语啊?说相声的马季先生也是大师,去世后国家领导人都送了花圈,网站更设有纪念专栏,相关的网上消息有40多万条。当年的香港艺人张国荣坠楼身亡后,各种媒体竞相报道,每年在他去世的纪念日还念念不忘。相比之下,顶尖级的科学大师彭恒武的去世却默默无闻,真叫我老头想不通啊!黄昆院士当初也是如此,即使他曾经获得过国家科技最高奖,也没有什么中国人或者媒体去关心一下。媒体的眼球只在于哗众取宠,充满无聊的泡沫吞噬了一切。哀莫大于心死。在这样的氛围里,青少年们都争当“超女”和“超男”,能产生诺贝尔奖得主吗?

当年的数学家陈景润本来也默默无闻,当中学教师都没有人要,但徐迟先生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曾经在全中国的青少年中掀起了学习科学文化的狂潮。今天的新闻人和文学家都在干什么呢?

彭桓武院士从英国回来后一直从事理论物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在1955年国家大力发展原子能事业以来,他在国内开始了反应堆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了原子弹、氢弹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理论物理研究方面的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他曾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 MacDougall-Brisban奖,1948年被选为爱尔兰皇家学会会员,解放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并于1999年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缅怀彭恒武院士,并不仅仅是物理学家的事。通过缅怀彭院士,了解他的科学思想,了解科学的源泉和流变,促进我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热爱,不是很有意义吗?彭先生最后对他的学生、前中共中央委员兼中科院院长周光召讲:“生命只魂在耳”。这个魂,正是彭院士的科学之魂和诗人之魂。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能像彭恒武院士一样追求科学和率直的生活,科学民主之魂就会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伟大的中国当代科学家彭恒武院士永垂不朽!


彭恒武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彭恒武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澳超联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