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琳 张依盟
承载着众多期望的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经过两天的探讨交流,于9月27日下午在曲阜尼山圆满结束各项议程。
来自各大洲不同肤色、语言、信仰、教育背景、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齐聚一堂,扛起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围绕“同命同运 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深入对话交流,共同探讨人类文明走向。
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理事会和济宁市政府承办。跟往届相比,本届论坛规格更高,嘉宾层次更高、地域范围更广,成果更加丰硕。
受尼山论坛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委托,尼山论坛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在闭幕式上对第五届尼山论坛作了学术总结。
尼山论坛“高台起飞”,
对话体现人文关怀
相比往年,第五届尼山论坛是“高台起飞”。据樊丽明介绍,本届论坛由原来的民间性到现在更加注重政府主导性,并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相衔接,在机制化上有了深入推进,大大提升了论坛的整体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参会学者的数量、层次、广度上,也实现了飞跃。参会学者共计263人,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2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学者和嘉宾共计91人。既包括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研究院院士小约翰·柯布、阿尔巴尼亚国家科学院院士沙班·西纳尼、哈佛大学教授罗斯·特里尔、清华大学国学院陈来先生等著名学者,也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智利圣托马斯大学校长哈伊米·瓦特等学术机构领导。
两天时间里,论坛共举办各类学术演讲和对话27场。分别以“人类文明的新时代”“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儒家文化与人类命运”为主题举办了3场高端对话;以“文明的融合与人类命运”“不同文明视野与人类共同命运”“人类文明的不同解读”“思想交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举办了4场主题演讲;以“跨文化哲学对话”“世界大变局与当代人类文明走向”“文明的相通与融合”等为主题,举办了9场分组对话。还举办了“‘一带一路’与世界发展”专题论坛以及针对青年学者的4场专题论坛。
来自国内外的80多位女性论坛的代表,围绕“女性赋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举行了两场主题演讲;以“减贫与改善女性命运”“性别文化与教育”“消除性别歧视与暴力”为议题,举办了3场专题研讨。
“本届论坛所探讨的问题和嘉宾的演讲,有着深刻的现实关怀。这样的探讨和交流,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樊丽明说。
面向未来放眼世界,
聚焦当下尊重传统
思想性是衡量一届学术论坛的关键指标。樊丽明介绍,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130余篇,加上致辞、高端对话、主题演讲等,共有210余位学者及各界人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面向未来,从文明的视域出发,深入探讨如何构建、构建怎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放眼世界,着力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来实现文明间的沟通与融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聚焦当下,深入剖析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作用,以更加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第四,尊重传统,注意梳理中华文化的特质及优势,从中华文化的智慧中汲取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献计献策。
第五,回顾历史,中华传统文化慧命相续,薪火相传,不断地回应着不同时代的问题,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关注焦点。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与会学者指出,当今时代,人类面对的问题更深刻、更广泛、更复杂。无论是政治冲突,还是自然资源耗竭,亦或是生态危机,都呈现出形势更严峻、内容更复杂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开展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与会学者表示,文化是有差异的,文化的不同,恰恰促进了不同文明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人类要力求如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致力于文明的相融相通,有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与会学者认为,文化传统代表了民族文化的精神追求,也是民族的生命血脉,是民族的根和魂。回应时代需要,对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儒学的光大,离不开现实的问题。只有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才能促进儒学的发展。
尼山十年论道,
文明对话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