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易少将

汪易(1916-1995),原名王善德,四川省阆中县水观镇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宣传员,中共川陕省委武装宣传队队长,中共金川省委武装宣传大队长,西北局文印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陕甘宁省委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秘书,中央党校教员,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1旅组织科副科长,旅供给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军区供给部部长,第四野战军45军133师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2兵团师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133师政治委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逝世,终年79岁,

附注:汪易改名换姓记 汪易本名王善德,生前是为了纪念两名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而改名的。那是在参加红军后的长征途中,与王善德一起参加红军的同村好友汪伦山、易天润在一次战斗中相继牺牲,王善德为了永远怀念这两位亲密战友,用两位好友的姓做自己的姓名,改“王善德”为“汪易”。现在四川省阆中县水观镇金鼎村一组路边一处茂盛的翠柏林中,座落着汪易将军及夫人余兰英合葬在一起的墓地。墓碑简洁、庄重,黑色大理石面,正面顶端刻有一颗红色五角星,下书“汪易、余兰英之墓”。建这样简易的墓碑其实都不是他的愿望,他生前只希望把他的骨灰撒一半在朝鲜的国土上,另一半撒在家乡。离墓碑不远的坎下便是他的后人居住的地方。汪易将军生前节衣缩食省下来的几万元钱,都捐给了水观镇的学校作专户教育基金支持山区教育。在水观镇政府1992年汪将军为金鼎小学“八一”教育奖学金捐款的账本,上面还余留有12200元。该镇党委副书记邓淮春说:“按将军的意愿,这笔奖学金每年只提取存款利息用于奖励学生,至今镇上也是按要求专户管理这笔钱的。”邓淮春说,“汪将军的这种精神到今天仍激励着我们,我们只有不断加快发展,才对得起像汪易将军这样的先辈们。”

汪洋少将


汪易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汪易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