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 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
在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岁月中,习仲勋对刘志丹的领导艺术、人格魅力感受颇深。回首往事,特别是回忆刘志丹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他的笔下增添了浓重的感情色彩。1998年,刘志丹诞辰95周年,习仲勋与马文瑞撰文纪 念,文中写道:
“志丹同志虽然比我们长十岁,但我们和他在一起工作时,却感到他是一位很好相处的同志,随和的好导师、好领导,也是好朋友、好兄长。他的确是一位 光辉四射的革命家。”
“刘志丹的谈话,给我们指明了今后革命的道路”
习仲勋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转为共产党党员。1932年,习仲勋 在甘肃两当组织兵变,失败后到耀县杨柳坪找陕甘游击队,在那里,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刘志丹。
对于第一次见面,习仲勋始终记忆犹新,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很早就听说 过刘志丹的名字,也听到过他进行革命活动的许多传说。在传说中,常把刘志 丹描绘成一个神奇的人物,但是初次见面,我得到的印象,他却完全像一个普 通战士。他质朴无华,平易近人,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吸着旱烟袋,谈笑风 生。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刘”。
刘志丹紧紧握着习仲勋的手。其时习仲勋只有19岁,没有斗争经验,并因为两 当兵变失败,心情很沉重。刘志丹鼓励说:“干革命还能怕失败?失败了再干嘛。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失败的次数要比你多得多。”
这次见面给习仲勋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刘志丹的音容笑貌深深铭刻在他的脑 海中。习仲勋回忆道:“他(刘志丹)的态度真诚坦率,好像有一种吸引力, 立刻使人对他产生亲切的信任感。我们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那样,相视很久。 他脸庞清瘦,鼻梁很高,目光深邃而温和,总带着笑意。”
刘志丹知道习仲勋搞兵变前担任过营委书记,搞过群众运动,还坐过牢,于是 感情更加接近。刘志丹说:“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70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 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如果我们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即使严重局面到来,我们也有站脚的 地方和回旋的余地。现在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根据地。”
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刘志丹那种坚韧不拔的信念、为真理献身的精神,给习仲 勋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刘志丹提出“走井冈山道路”的见解,更令习 仲勋钦佩不已。后来,习仲勋在回忆录中写道:“刘志丹的谈话,给了我们很 大的启发,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革命的道路。”
“志丹同志和我在一起相处时,的确是我的老大哥”
在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刘志丹与习仲勋彼此知心,有说不完的话。关于如 何建立根据地,刘志丹说出他的主张:“我们应该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三 不管的地方,各种地方势力有矛盾的地方,去建立几个游击区,逐步发展成根 据地。在敌人进攻面前,互相配合,牵制敌人,你在这儿打我,我在那儿打你 ;你去打他,我拖你的腿,分散敌人的兵力,瞅准弱点,伺机消灭敌人。这就 是古人说的u2018狡兔三窟u2019。这两年我们先后在甘肃的华池地区、三原武字区、 旬邑和照金地区建立了游击区和小块根据地,我们的回旋余地就很大。特别是 武字区和照金这两块根据地,像两把短剑,刺向西安,牵扯了敌人的兵力,对 我军在陕北广大地区纵深活动很有利,因而这两年我们不断壮大了起来。”
习仲勋一面听一面点头。
刘志丹了解习仲勋,知道他的长处与短处,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们党的领 导干部,大部分是中学生或大学生,不了解实际。基层干部又大都不识字。你 是中学生,又会种庄稼,了解农民,这是你的长处。”
刘志丹鼓励习仲勋多做社会调查,学会团结各阶层的人士,听取不同意见,并 带着他一起深入农村,了解民情。他们每到一村,见了老人就问候,坐到一堆 ,从种地说到生活,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就像一家人。这样的社会调查,习 仲勋很有收获,感到每天都能学到很多实际的有用知识。
与知己在一起,只恨光阴流逝太快。刘志丹要离开照金根据地了,两人依依不 舍。刘志丹把他的特务队(警卫队)留给习仲勋,并叮嘱:“打仗一定要灵活, 不要硬打。能消灭敌人就打,打不过就不打。游击队要善于隐蔽,平常是农民 ,一集合就是游击队;打仗是兵,不打仗是农民,让敌人吃不透。”
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习仲勋的一生影响极大。回顾这段难忘的时光,习仲 勋说:志丹同志和我在一起相处时,的确是我的老大哥,从工作上到生活上都 十分关心我。他还深有体会地说:“我一生注意听不同意见,听民主人士的意 见,注意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就是遵从志丹同志的教导和从那时的实际经验得来的。”
刘志丹喊了一声“立正”,并向习仲勋敬了一个军礼
1932年12月24日,中央决定把陕甘工农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 军”。这时搞“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