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书斋chatting · 韦泱

轶事或故居,多关涉已逝之人。我喜欢搜集这些前辈作家的文坛轶事,用陈子善教授的话说:“蛮好玩的”,犹如打捞时间的遗物,历史的记忆。已故作家周立波轶事很多,他的原名叫周绍仪,是湖南人,一九O八年生于湖南益阳清溪村。

整七十年前,即一九四一年,周立波一边在延安“鲁艺”教书,一边抽时间到碾庄蹲点,体验农村生活。在五十多天里,他一直住在一家刘姓的老乡窑洞里,有空就与房东聊天。他以这家饲养的母牛下小崽的趣事为素材,创作了生平第一篇短篇小说《牛》。这也是他小说创作的起始,当然,此前他已开始进行翻译及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的写作。

说来,周立波与上海有缘。由于在家乡参与学生运动,被人告密为“赤色分子”。为躲避迫害,他在同乡周扬的帮助下,一九二八年进入上海。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他与几位益阳籍同学只能栖身在虹口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横浜桥德恩里的亭子间里。他学会了每天生炉子做饭,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然而,他坚持自学英语,到一九三O年,已能从英译本翻译苏联小说《北极光》。第二年,他又与周扬一起,翻译了苏联古朱列夫斯基小说《大学生私生活》。此后,他以“立波”为笔名(即英语Liberty的音译,意为自由),本名渐渐不为人知。有一插曲,说的是“文革”中,周立波受到无情批判,到处游斗。他被剥夺了写作权利,作品一概封存。可用于批判的《周立波毒草集》,却被人们暗地偷阅,用作文学欣赏呢。一次,周立波刚受到批斗,转眼就有年轻人围上去,壮着胆请他签名。他揩一把脸上的汗水,很快签上一个英文词:“Liberty”,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轻声说:“我的名字,自由的意思。”

仅靠翻译得来的微薄稿费,实在无法维持生活。他经同学介绍,进了神州国光社当校对,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组织印刷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在一次张贴传单时,被工头抓住送进巡捕房,又从他的住处搜出一些进步书籍。依着这些“罪证”,他被反动当局判了两年牢刑,关押在提蓝桥西牢。他将这段与难友们在狱中的斗争生活,以后在延安写成了《麻雀》等一组短篇小说,编入集子《铁门里》。


韦泱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韦泱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