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融媒记者 王路生
编者按:2020年2月19日,新华社刊发消息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关心爱护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鼓舞我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斗志,今天隆重推出通讯《最美“琼花”,别样绽放——琼海市人民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女队员风采录》,敬请读者关注。
“我是党员,我参战!”2月4日,于冼春敏来说,是一个值得一生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她和邢卫珠、朱聪敏、韦瑶瑶、陈凤江、林彩娜、谢和芳、陈娇等9名同事一起从万泉河畔起程,奔赴千里之外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武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主动请缨参战的诺言。
这是她第一次出岛。在此之前,她从未想过,第一次出岛的地方竟然是疫情最严重的武汉!
“怕吗?”“起初有点怕,但冷静之后又不怕!”
“上吗?”“上!”
面对别人的追问,冼春敏坚定而响亮地回答。
她初始的“怕”,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来势汹汹,仅仅一个月左右,疫情就席卷大半个中国。她的“不怕”,是因为她是一名共产党员,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共产党员优秀品质和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红色娘子军精神始终鼓舞着她。当她得知市人民医院要派医疗队驰援武汉时,“我第一个报名参战!”冼春敏在2月19日晚上9点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她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她就怀着崇高的理想,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成为她人生的格言。
与冼春敏一样,林彩娜也是主动参战的队员。她读高三时就是预备党员了。
这9名女护士,在抗击疫情最危险的前线,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没有硝烟的却是异常凶险的战地故事。
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和戴着说话起来都看不清路的防护眼镜,冼春敏和其他9名同事一样,都不适应。“行动笨重,工作吃力!”是她们的共同感受。林彩娜起初那几天还犯上了一阵子的头晕,有好几次都差点晕倒,但她一直坚持着。冼春敏原有颈椎隐患,每天6个小时戴着护眼镜来回穿梭于上百张病床之间,加重了颈椎的承受力。“颈椎疼痛是必然的,但我必须忍耐着。”冼春敏在战地日记中写道:“看着那些病人,他们的痛苦比我更加严重,我这一点点隐痛算不了什么。”她在电话中说:“一个班次下来后衣服都湿透了,面部都是口罩的压痕,耳朵后都是勒痕,再加上我有颈椎疼痛,动作不敢太大,就这样6个小时的班下来整个人都是腰酸背痛的。”
韦瑶瑶、朱聪敏、陈凤江、谢和芳、陈娇等人虽不是党员,但她们和冼春敏一样,奋战在江汉方舱医院。“我要争取火线入党!”韦瑶瑶郑重地说,“在这里,我看到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奋不顾身的身影,我也要像她们那样去战斗!”
王妹妹是一名医学检验医生,她是海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也是来自琼海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却在湖北荆洲抗疫一线成为了医疗队的生活委员,尽管这个生活委员身份与自己的初衷有点“违和感”,但她明白,“后勤也是战场。”安排好前方人员的起居饮食,让战友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去,“那么,我也是做着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呢。”王妹妹说,“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我们早已成为了团结战斗的光荣战士!”
南方人到北方,生活起居和饮食方面常常有不习惯的地方。冼春敏说:“这几天又下雪了,天气寒冷时,我们的皮肤干燥得有点痒,匆忙来到这里,护肤品也忘记带了。所幸的是,后勤保障方面做得非常好,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北方人喜欢吃辣,海南人也有点吃不习惯,“经过协调,我们也吃上了很适合海南人胃口的好饭菜。”冼春敏和其他同事每天工作归来时,都喜欢写日记,记录下她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她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有好几次,她们刚脱下防护服,拿到饭菜时已是赶下班班车的时间,她们只好在班车上吃饭,也顾不上斯文了。“但饭菜下肚时已是凉凉的。”
这就是她们最真实的写照。为了抗击疫情,她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顾大家,舍小家,忘我地工作着。
“你们在那里工作辛苦吗?”2月20日晚上9点钟,我在电话里问林彩娜。
“不辛苦。在护理区,每天主要是为病人测量体温和血压,以及病人氧气的饱和度,如病人需要什么物品,我们就帮忙下。这些病人,大都是18岁至65岁的患者。相对来讲,病人的心理健康更重要。”林彩娜每天都注重给病人给予心理辅导,或与她们聊聊天,或带她们作室内运动,比如打八段锦或者太极拳,有时候也引领她们跳跳舞,唱唱歌。
“小姑娘,你会唱《万泉河水清又清》这首歌吗?”
有一天,一位老奶奶问林彩娜。
老奶奶熟知电影《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前几年也来过红色娘子军的故乡,她非常爱唱《万泉河水清又清》。异乡遇知音,林彩娜感到格外惊喜。她是海南儋州人,第一次来琼海参加工作考试,“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