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家康明义的艺术之路
康明义出生在书画之乡福建莆田郊外的一个村庄。父亲是军人出身,不苟言笑自律性很强,从小对康明义管教非常严厉。母亲心灵手巧,是一位颇有手艺的“绣女”,传承中国“古文化”针线绣戏演的服饰,看着针线在衣服上来回的穿梭,五颜六色的彩线钩织出了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看着活灵活现的巨龙,栩栩如生的蝴蝶,色彩缤纷的花草树木图案,纹理精细,色彩华丽多姿,让幼年的康明义感受到了神秘,并对色彩和图案充满了兴趣。因而受母亲的熏陶,自有记忆时更喜欢上与艺术绘画有关的东西,得到了最初的启蒙。
在童年的记忆中,康明义最开心最幸福的是的时光应该是是跟随长辈们去村庄看古装莆仙戏了,看着戏台上身着华丽的古装戏服的演员,因角色身份的不同,演员的着装打扮各异,各具特色。这些充满色彩感的画面给童年康明义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凭借着记忆,康明义在下课之余用老师课堂上写完丢掉的剩余粉笔头在黑板上画戏曲中的皇帝,公主,包青天……
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康明义画画的工具也是充满创新和想象力,比如手电废弃电池在康明义看来就是一个宝贝,他取出电池里的黑碳芯最画笔,在颓败的墙上涂画高山流水、花草树木……
因为康明义的父亲是军人,家里订阅了很多相关的报纸杂志,康明义印象最深的便是比着报纸和解放军画报上的画稿东描西摩了。他每画完一幅画稿,都会拿着让妈妈看看,妈妈每每都会不住的点头陈赞道:“像,画的真像”。每当旁人夸奖说画得好画的像时,康明义就越来越自信,对绘画越来越有兴趣,后来甚至到了迷恋的程度,本子上,地板上,邻家院子围墙上,都被康明义画满了猪狗鸡鸭,树木人像等等。
十三岁那年康明义升入初中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美术启蒙老师,当时他把自己在寒假里画的稿子拿给初中美术老师郑昆木先生看,郑昆木老师看了以后就直接把康明义吸收在了学校的美术小组里了。从此,课外之余我开始了比较正规的美术训练,画静物素描,画人物速写,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学画画是很费钱的,也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承受的。康明义的家庭经济一般,开始画素描的时候,他也没有那么多的碳笔,热爱绘画就经常自己想办法制造碳笔。放学后找些质软的木棍,挖个坑把木棍放在里面烧,等火焰快没有的时间,用干土把木灰埋起来,等到第二天的早上,把没有烧尽的木棍扒出来,就可以作碳笔用了。
郑昆木老师对康明义的要求非常严格,画的作品稍有瑕疵之处,经常要他返工重新画,开始康明义总是误解老师,觉得他太最求完美,甚至有点挑剔和吹毛求疵,直到后来康明义参加了市里举办的美术大赛而且获奖,他才真正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康明义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本功。
康明义在得知福建师大美术老师翁振新,仙游李耕的国画在海峡两崖倍受人喜欢,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悬挂的u2018武夷之春u2019画作作者陈文灿匀出生我们家乡时,康明义羡慕不已,那段时间内康明义临摹他们发表的书刊杂志插图,为自己以后从事的艺术道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8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康明义在放学途中发现路边一店铺里挂着几幅看去色彩十分逼真立体感很强画在画布上的画吸引,远观近看久久不肯离开,就是这一眼,让我对这种神秘的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问才得知是房主从香港带回的叫油画。从那是开始康明义就决定开始学油画,当时学费都是他偷偷向人借的。康明义告诉记者:“中国画重视利用宣纸吸水,空白运用,有“浓淡虚实相生”的效果,油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立体逼真,可修改,复盖力强,强调“以形写神”,讲究境意.神韵。
康明义认为油画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载体,甚或一门手艺。油画绘画艺术品里,表现出柔美的艺术风姿,卓越优美丰富有趣味,美好的思想情感感染着观赏的世人,受到爱美着的喜爱和追宠。油画,效果高雅温情,典雅端庄温心厚重,是审美价值极高的艺术品。中国油画起步较晚,通过在中国土地上历经百年的发展,现已融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在题材内容、审美情趣、表达方式等方面已经本土化。”
康明义的油画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民俗风情画,从乡间小道的乡村风光到农舍一角的乡村印象,从修理自行车的老汉的巧匠到乡间一群孩童斗狗的童趣还有一些苗族风情系列的画作,康明义说:“我出生在农村,对风俗,民情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致。我特别喜欢罗中立老师的油画作品——u2018父亲u2019前后临摹不下二十幅。风情,风俗体现了一个民族对生活挚爱乐观和从生活中感受到的愉悦,体现了一个民族丰富思想情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康明义对厦门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艺术偏爱和艺术表达,他的画中有很多表现厦门街景的作品,具有神韵和气氛,处处洋溢着特殊的艺术情怀。谈到厦门,这是康明义的艺术故乡,很多的艺术灵感和代表画作都出自这里。
厦门面临台湾海峡,多次被评为国际,国家花园城市,自改革开放成为经济特区以来。这里的人们过着悠闲自得的美好生活,鼓浪屿的天然风景及多国古建筑本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