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松
杨永松广东大埔人,1918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简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定县儿童团团部组织科科长,组织部部长,巡视员,红12军101团文书,二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师直政处教育干事,师政治部秘书、师直政处教育股长,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秘书长,教导二旅五团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部秘书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秘书长,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经历
杨永松,广东省大埔县人,1918年7月生,1931年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委、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0月16日,秋高气爽,记者在北京西城区一个胡同里,见到了老红军杨永松将军。杨将军的少年时代,受家兄杨鹤松的影响,在闽西参加了儿童团并任组织部长,后参加工农红军,经历了中央红军历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可说是九死一生。
1934年9月,为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杨永松所在的部队开始向福建永安地区进发。部队过汀州时,杨永松因病被留后方医院休养。后来由于战事紧张,所有人员需转移到一个叫“九堡”的医院。杨永松和几个战友赶到九堡医院后,让他们意外的是,那里除了一片用砖头搭起的床铺外,已经没有一个人了。原来,医院在一天前就转移了。他们不顾伤病的折磨,坚持赶路,终于在第5天的下午赶上了红一军团的部队。杨永松在寻找三团的驻地时,遇见了一师的聂鹤亭 参谋长。“小鬼,你年龄还小,身体又很虚弱,能跟得上吗?”聂参谋长关心地问杨永松。“红军不怕苦和难,我能行!”杨永松斩钉截铁地答道。聂参谋长看他小小年纪,革命的决心这么大,心里十分高兴,给三团打了个电话,把他留在了师部,让他和一个叫赖可可的同志一块负责文书工作。
1934年10月,杨永松随部队踏上了长征的征途。他们一路攻坚克难,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向新田进发。部队由毛儿盖出发,杨永松所在的三团走在军团的前面,翻过一个小山后,开始过草地。一路上,有时见到浮在泥水中的军帽和死在灌木丛中的同志。都过去70多年了,杨将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心情仍然十分沉重,泣不成声。他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到草地的第五天夜晚,我们在一条小水沟边宿营。到了半夜,突然下起大雨。人不能躺着,只好在原地坐着。我有一件短袖油布上衣,用它盖在身上,上半身还能遮雨,但下半身却泡在冰冷的雨水里,越坐越感到腿累腿酸,最后就麻木了,觉得活动不自如了。第二天天亮后,才看到腿肿得老高,打不了弯。此时,我的心情糟透了,难道走不了啦!革命到头了,要死在这茫茫草地了吗?这时,我想了许多许多。最后,爬到一个土坎上,拿出在湖南买的、始终舍不得穿的一双新袜子穿上。横竖也是死,还留它做什么?这种念头闪出来后,我自己又把它克服了。我鼓励自己,不能这样倒下,一定要走出去。队伍出发了,我找了一根别人当柴烧没烧掉的树枝做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队伍比我走得快,我就在后面努力往前赶。两、三个小时过去了,老天爷开眼,我的腿开始消肿,死神终于从我身边被赶走了。现在想来,如果当时不咬牙坚持,我或许真的就死在草地了。”
TAGS:
人物 名人 军事家 将军 解放军将领
上一篇: 涂则生 下一篇: 黄经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