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社会学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第一位民俗学博士,导师钟敬文教授,长期兼任钟敬文教授高级学术助手。198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1994年起在钟敬文先生支持下赴欧美高校深造,美国爱荷华大学博士后、芬兰约恩苏大学国际民俗学会暑校高级培训、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系研修。此后先后赴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兰西学院、法国阿尔多瓦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拉脱维亚里加大学、立陶宛国家文学与民俗学研究所、瑞典斯特哥尔摩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等访学、合作研究和工作。国际民俗学会会员、法兰西学院亚洲学会会员、法国阿尔多大学博士院外籍专家、爱沙尼亚《民族志与民俗学》(JEF)学术委员会委员。现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工艺全集》学术委员、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等职。曾任北京市女教授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等。中华书局《文史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西北民族研究》、《民俗研究》等多种国内学术期刊编委,《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副主编,中法合作《跨文化对话》网络版执行主编。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民俗学、跨文化民俗学、民俗学史。已出版著作80余种,代表作有:《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田野民俗志》《不灌而治》《全球化与民俗化》《穿越文化层》《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钟敬文与中国民俗学派》《跨文化民俗学》《跨文化民俗体裁学》《跨文化民间叙事学》《跨文化技术民俗学》《文献与口头》等;主编《钟敬文全集》(全16卷、30册),“中国民俗文献史”丛书(6册),“数字民俗文化遗产丛书”(4册),“跨文化研究”丛书(与金丝燕合作,88册)。发表论文350余篇。协助钟敬文先生集体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个人专著《田野民俗志》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不灌而治》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北京民间水治》等获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优秀学术著作“山花奖”。专著《全球化与民俗化》和参与编写《民俗学概论》(副主编兼作者)入选教育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跨文化民间叙事学》与《跨文化技术民俗学》获评中国出版集团2019年“中版好书”。

一、教育背景

(一)高等教育

1978-1982 学士学位,辽宁大学,学士论文题目《〈山海经〉的宗教思想与地方文化》。

1982-1985 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题目《明代杨升庵民间文艺思想研究》。

1986-1989 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导师钟敬文教授,博士论文题目《明清民俗文艺思想史略》。

(二)博士后、高级培训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研修

1994-1995美国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USA)历史系博士后


董晓萍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董晓萍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