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宣传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品;中国舞蹈家协会、广西舞蹈家协会支持;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演出的舞剧《刘三姐》即将于5月2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进行演出。
该剧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丁伟执导,南宁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李紫君担任副导演,著名艺术家电影《刘三姐》女主角黄婉秋担任艺术顾问,重新将刘三姐这位中国观众熟悉的女性形象搬上舞剧舞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舞剧《刘三姐》作为“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中的精品之作进行全国巡演。此次来京演出是《刘三姐》巡演过程中的第一站。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歌仙“刘三姐”的形象伴随着这首山歌家喻户晓,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传奇也因一首首悦耳的山歌深入人心。在刘三姐以往的艺术形象创作中,山歌与刘三姐互为彼此,相互成就。当没有歌声的“刘三姐”走上舞台,经典形象的重新塑造为观众呈现青春版舞剧《刘三姐》。
以舞代歌,“歌仙”还原普通人
当擅长唱歌的刘三姐不能在舞台上开口,对于创作者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更大的难度还在于,在看这部舞剧之前,每个观众心里已经有一个刘三姐。这是继舞剧《仓央嘉措》后,导演丁伟再次挑战的一个高难度舞剧题材。
是否延续过去《刘三姐》的艺术形象的呈现,这是舞剧版《刘三姐》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导演丁伟给出了这样的定位——“不去神化她,让她去采茶,织网,砍柴,让她手拿小板凳,怀抱大公鸡,就这样走在山路上,稻田中,泉水下,江水边。她有爱情,她会爱得天荒地老。她有良知和正义,路见不平她拔刀相助。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样喜怒哀乐,和我们一样生息繁衍,和我们一样呼吸着蓝天里的空气,一样唱歌跳舞,日月循环。”
山歌与爱情是《刘三姐》的灵魂,“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在舞剧《刘三姐》中,特意根据这首歌编排了一段刘三姐和阿牛的双人舞。在这些舞蹈中,生活和爱情的朴实与浓烈自由地展现。
整部舞剧中,也贯穿了电影《刘三姐》中的大量音乐。丁伟说,舞剧《刘三姐》中,在比较精彩的情节,尽量都用了电影中的音乐。提醒观众,这个刘三姐还是那个唱歌的刘三姐。除去经典歌曲以歌代舞的改编,舞剧《刘三姐》的还淡化了故事情节中的阶级对立,将莫老爷与秀才的形象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这也是《刘三姐》为了离当今观众更近而做出的改变。
电影版《刘三姐》中,黄婉秋老师塑造的《刘三姐》的形象已成经典。如何突破这一人物在观众心中的固化形象,主创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刘三姐”的扮演者王倩表示:“黄婉秋老师塑造的《刘三姐》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不可能从形象上去模仿她。但是可以从对人物个性的把握上去学习,找到刘三姐身上的那股劲儿,从人物性格上抓住这个人物的灵魂。”刘三姐除去“歌仙”的形象之外,让人印象更为深刻的就是与阿牛哥的爱情传奇。作为“阿牛哥”扮演者的刘迦,对于这一舞台形象也做了新的诠释:“阿牛哥是一个年轻力壮,性格憨厚,又有点莽撞的这样一个人物,所以首先就要放下以前那种气宇轩昂的状态,从气质上更贴近阿牛哥这个角色。”
与电影《刘三姐》中塑造的经典形象相比,舞剧《刘三姐》做出的最大改变是将用山歌来表达情绪改变为用肢体来表达人物情绪,比如将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转变为篇幅较长的双人舞,让观众从舞蹈中感受到爱情的缱绻美好。这是舞剧《刘三姐》对于艺术形象的全新演绎与主题意指的另一种传达。
多重维度,打造青春版《刘三姐》
舞剧《刘三姐》除去演员对于人物性格的全新演绎,在舞蹈编排与服化道元素上也做出了不同的改变。
从舞剧风格上来看,舞剧《刘三姐》中的反派角色打破了“脸谱化”的创作习惯,而是用了轻喜剧的风格,莫老爷舞蹈动作中融入了拉丁舞元素。管家的塑造用了戏曲中的丑角的造型和表演,其中有一段情节,借用了广西桂剧中经典的“打棍出箱”技艺。和刘三姐对歌的三个秀才,在舞剧中也被塑造得聪明、生动、有趣,借助扇子、毛笔、书几个道具,呈现出三个人不同的性格。对于壮族的一些民族文化符号,比如花山岩画上的人物动作,在舞剧《刘三姐》中同样有提炼出来加入到舞蹈当中进行编排,使它更加符合舞蹈的气质,更具观赏性。
编剧冯双白表示:“舞剧《刘三姐》在精神与气质上与经典一脉相承,但在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做出了自己的探索。相比于以往的“刘三姐”作品,舞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他希望呈现一个青春、美丽、灵巧,同时又是一往情深的全新的“刘三姐”形象,贴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吸引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舞剧《刘三姐》自公演以来成绩不俗,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获奖提名等多个奖项的同时,不仅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