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董新洲
工作职位: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故障行波理论,行波保护,行波测距,
小波变换应用,无通道保护、面向电网安全的系统保护,智能变电站集成保护等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西主楼3区207室
邮政编码:100084
工作邮箱:xzdong@tsinghua.edu.cn
办公电话:010-62782894
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天津大学电工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并被引进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至今。1998年任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 IEEE Senior Member,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兼职国立台北科技大学首席国际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6项,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清华大学ALSTOM联合研究中心)1项。主要学术贡献是:最早把小波变换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故障行波研究,发明了现代行波测距技术、现代行波保护技术、行波选线技术并研制出国内外首例暂态行波保护测试仪;提出并实现了面向电力系统安全的站域集成保护技术;与ALSTOM公司合作提出并实现了电力线路无通道保护技术和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等。围绕上述研究,发表SCI/EI论文297篇,撰写学术著作2部、翻译学术著作4部,获授权国际专利12项、国家发明专利38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电力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一、二等奖5项。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等多个专委会的委员,担任中国科学出版社《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PAC World等多个国内外丛书、期刊的编委和特约主编,主办2015 IEEE APAP大型国际会议1次、中韩继电保护论坛11次,与跨国公司ALSTOM成立并成功运行联合研究中心12年,申报并获批北京市绿色能源与电力安全国际技术合作基地。
►个人简历
1983.08~1988.07 陕西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电气技术教研室助教;
1991.08~1994.01 陕西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电气技术教研室讲师、副主任;
1997.01~1999.01 天津大学电工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98年10月晋升副教授;
1999.02~2004.11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教授;
2004.12至今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教授;
2003.09至今 清华大学ALSTOM电网研究中心主任;
2005.09至今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14.03至今 北京市绿色能源与电力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
►个人荣誉与获奖
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排名第二;
2014年中国电力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基于暂态故障行波的输配电线路行波保护技术,排名第一;
201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行波选线技术及应用,排名第一;
2014年第42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暂态行波保护测试仪,排名第一;
2014年昆山国际发明展金奖,利用暂态故障行波的配电线路行波选线技术,排名第一;
201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配电线路继电保护新技术,排名第一;
2004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小波变换应用于输电线路暂态行波故障特征分析和行波故障测距理论研究,排名第一;
Advanced Non-Communication Protection for Distribution Line, The 39th UPEC Prize for The Best Idea,2004,排名第一。
►教学情况
1、本科生课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大三春季学期
微机保护与控制,32学时、大四秋季学期
继电保护实验,16学时,大三春季学期
2、研究生课程:
继电保护,32学时,研一春季学期
►论文、专著与专利
1、教材、著(译)
1)贺家李、李永丽、董新洲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3
2)刘健、董新洲等,配电网自愈控制,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3
3)宋永华、董新洲译,安德森著,电力系统保护,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2
4)王伟胜、董新洲译,电力系统计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2
5)王宾、董新洲译,光伏发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5
6)王宾、董新洲译,高效可再生分布式发电系统, 中国机械工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