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树智教授

陕西泾阳人,曾任西北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博学院院长。现任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系统模范,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别津贴。出版著作有《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东方民族主义思潮》、《二十世纪中东史》、《阿拉伯国家简史》、《阿富汗史》等26种,发表《凯末尔和凯末尔主义》、《甘地思想的独特性》等论文250余篇,被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陕西省政府先后授予优秀成果奖及先进称号。

中东研究的先驱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不久,彭树智即于《百科知识》(1980年第三期)上发表了《1841年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一文,由此,步入中东史研究领域。

阿富汗与中国接壤,与彭树智当时正研究着的南亚相临,作为一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立足于现实的史学家,彭树智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学术契机。于是,针对中东史——这个我国有待开拓的领域,彭树智当机立断: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然后,从基本建设做起,彭树智开始积累资料,培养人才,之后选择有开拓性的课题,加强国内外学术联系。就这么一点一滴地积累,踏踏实实一步步走下来。终于在1987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西北大学建立了“世界地区史、国别史、南亚史”博士点,由彭树智任博士生导师。

作为中东研究所所长,历任文博院院长的彭树智,早已是功成身就;但是,彭树智并没有就此满足,放慢他研究治学的脚步,而是一头扎进史学的海洋,继续潜心钻研。“一个学术带头人,除了自己要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治学方法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外,还应是具有学术战略眼光和科研组织能力的。要把自己领导的科研单位建设成好的研究集体。”彭树智于文章中写道。

就是在他的领导下,中东研究所结出了硕果累累,近十年来,出版了《阿富汗史》(1993年)——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阿富汗史;《阿拉伯国家简史》(1991)——包括阿拉伯中东13国的中国第一本阿拉伯国家通史;在1990年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后,又完成了针对广大青年朋友的24万字的《中东国家和中东问题》,并于其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东的根本问题是个民族问题。这真正是做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

王羲之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一位法国学者在1901年元月写到:“一位旅行者走了,我们以后只能叙述其历史了;一位旅行者来了,我们还不能预言其命运。”如今20世纪走了,彭老的文史之旅进入了21世纪。在20世纪的历程中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声音和足迹,21世纪,他仍充满活力。

而今,八十高龄的文史老人仍然在传道授业解惑,笔耕不辍。

近年来,彭树智则将目光投向了现在引起广大学术争议的文明交往领域,他认为:文明的生命在于交往,许多古老文明的消失,从一定程度上说都是因为缺少交往;而交往的价值在于文明。21世纪的交往应走向文明化,各种文明要互相汲取,互相促进;所有的交往都会产生冲突,会有妥协,会有渗透……

晚年最大愿望——完成《文明交往史》

——以上资料摘录自“百度·百科”

更多情况请参阅黄民兴教授博文“从文明交往的高度把握世界历史——访彭树智教授”


彭树智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彭树智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澳超联赛直播